一个县级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引进40多名院士、17名国家“千人计划”和80名省“双创”专家,从而掌握了20多项国际领先、16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和唯一的先进技术,为“丹阳制造”嬗变“丹阳创造”增添了重重的“砝码”和深深的“底气”。用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童国祥的话来说:“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这点上来说,丹阳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国际化视野的引才、用才和留才机制,特别是在财政投入上是‘上不封顶’的。”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放了两颗“卫星”,一是建成了世界上首条草菇工厂化生产线;二是农民企业家出身的姜建新个人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姜建新的成功缘自背后有一个超豪华的院士团队,几乎囊括了国内食用菌行业的顶尖专家:中国唯一食用菌方面的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博导张金霞;另外还有李长田博士为领军人才的6人团队,其中团队成员来自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院所的教授。这个专家团队今年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 鱼跃医疗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两个“中国名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目前公司七大传统产品制氧机、雾化器、医用血压计、听诊器、针灸针、电针仪、轮椅车的市场占有率均达国内第一,其中制氧机更是达到了全球销量第一的水平。在“天花板”下如何开拓新“蓝海”,吴光明董事长把眼光放在了世界医疗器械专业的顶级专家身上,该公司重金聘请的蔡宗哲博士目前已成功推出10余款新型智能血糖仪。鱼跃血糖仪在国内创新性地采用“多电极补偿技术”,各项技术水平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尤景良博士加盟鱼跃后,其主持的睡眠呼吸机项目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碳纤维材料因其神秘莫测被誉为现代材料的珠峰,恒神董事长钱云宝组建了国内顶尖的专家团队、欧美专家团队、恒神技术团队等三大技术团队,联合攻克技术难关,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拼搏,制服了一只又一只碳纤维量产和商品化过程中的拦路虎。丹阳也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研发、生产基地。目前恒神公司已被认定为江苏省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建有国家级复合材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英国设立了恒神欧洲研究中心,实现了碳纤维T700和T800的稳定生产,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生产工艺,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丹阳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4家,省企业重点研发机构9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拥有62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两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1家。并连续六次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市称号,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县市排名第七。 孔雀缘何向“阳”飞?丹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杜官军道出其中的奥秘:近年来,丹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投入保障,组织部门抓总协调,形成了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丹阳的人才工作呈现出“三大特色”。 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丹阳为了消除人才服务的盲点,在全省率先在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站,专门配备了事业编制,及时掌握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又能对引进的各类人才进行个性化服务。 实现国际国内人才“零距离”。“走出去”,丹阳不仅每年带着企业家“按图索骥”远赴欧美招才引智,而且还和全球最大华人专业人才协会组织CPAC合作成立了“中国丹阳驻多伦多联络处”,并与旧金山华人科技协会、北美创业联盟、日本汽车工程师协会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引进来”,丹阳每年都根据产业特色,邀请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新医疗等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到丹阳举办多场专题对接会。经过多年积累收集,专门建立了海外人才数据库和国内专业人才数据库。企业需要什么类型、什么层面的专家学者,都能马上找得到,联得上,有科技部门当“伯乐”,企业不愁找不到“千里马”。 人才引进财政投入“不封顶”。近年来,丹阳先后制订了《关于推进“人才强镇”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人才保障计划等。加大人才发展优先投入,财政投入“上不封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金在助推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撬动作用。丹阳专门建立1.02亿元的科技发展资金、2500万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1600万元的人才基金。从2008年以来,丹阳实施了七批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先后扶持128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扶持资金达到1.0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