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2015年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板块)引进计划评选落幕,全省12个名额,扬州占据4个席位,入选名额占全省1/3。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重视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据市人社局副局长颜军介绍,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79万人,已超额完成《扬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10万人以上”的目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从“十一五”期末的15%提升到24.17%。
大力引进高端技能人才,从重学历职称到重实用技能
一个工业大国必然是个技师大国。今年,由市人社局报送的四名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再次验证了实用技能在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地位。
印度籍电气专业技能人才Pankaj Sharma受聘宝胜电缆后,开发的机车用电缆附件系列产品已实现销售470万元,利润150万元,成为公司利润率最高的产品,并在韩、印、俄等国家申请了专利,为拓展国际市场、打破国际巨头的行业垄断地位铺平了道路。荷兰专家Arnold去年3月进入牧羊集团作为首席技术专家,改进烘干机焊接组装工艺,解决牧羊产品外观质量、配件安装精度等系列难题。台湾籍半导体光电技术人才陈庆维,受聘扬州德豪润达光电有限公司后,帮助引进MOCVD设备并开发高效光取出效率技术,产能提升20倍。有19年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操作及管理经验的化工技能人才陈弋波,受聘奥克化学扬州有限公司后,两年来通过优化工艺、增设废热锅炉,节能创效超千万元。四位省级“双创”人才,每人可获得50万元奖励补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推进了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职业教育,每年8000毕业生怀揣高级工证书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包括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金字塔”,并把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行业实用型人才,作为夯实“人才金字塔”基础,通过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增大金字塔“底座”基数。
行业适用型技能人才紧缺,通过校企合作、政企合作、跨境合作,“订单”式培养。扬州技师学院与德国著名高校——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中德扬州技师培训学院,全面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立IHK认证中心,得到了国家人社部的肯定和省人社厅的推广;仪征技师学院与德国汉诺威教育机构合作,联合开办“中德合作机动车机械电子工满师培训项目”;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华东石油技师学院、仪征技师学院分别与行业“挂钩联手”,联合开展石油、汽车维修、船舶等专业培训,扬州技师学院还成为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基地。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育摇篮。全市现有13所技工院校,其中7所“国家级重点”。近年来,高级工班和预备技师班招生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底,我市技工院校在校生高级工及以上人数达8000多人,占全部在校生人数近37.3%。
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扬州相关职业院校都在打造校企合作“朋友圈”,围绕“产业群”打造“专业群”,培养市场所需的“实战兵”。
打造人才基地,以赛促学选拔高技能人才15000人
好技术引来好项目,高技能带来高收入。扬州从建设培养平台、拓宽晋升渠道、规范技能鉴定三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和7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首席技师评选以及“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建立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1人被评为省企业首席技师,21人被评为市企业首席技师,7个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5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18个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9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83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
高技能领军人才“设馆授徒”。全国技术能手陆琴在全国开设了100家陆琴脚艺店,宣传了扬州的“三把刀”文化,带动了我市修脚行业的发展。全国技术能手时庆梅钻研玉雕,热心带徒,进一步打造“天下玉、扬州工”。
“以赛促学”,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高速通道”。扬州成功举办了三届“扬州技能状元大赛”,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市“十万职工大练兵,万名职工大比武”职业技能竞赛。五年来,通过大赛选拔高技能人才近1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