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获悉,我市依托常州国家高新区扎实的传感器产业基础,已经绘就“中国国际传感谷”建设蓝图,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体规模达千亿元的国际化传感器产业园,成为中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区域、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标杆”。 据了解,目前常州高新区已有40多家传感器相关企业,产品覆盖温度、压力、位移、角位移、扭矩、流量、音频、速度、加速度等诸多品种,年产值达125亿元,并拥有一批传感器及其模块系统、典型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骨干企业。其中,森萨塔科技常州公司主要为汽车空调、发动机系统等提供传感器和控制器产品,2014年销售26.3亿元,出口2.2亿美元,其中汽车用压力传感器世界排名第一;梅特勒-托利多常州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压力传感器和衡器研发及制造基地,设有与瑞士总部同步研发的实验室,连续22年主要技术指标蝉联行业榜首,2014年销售19亿元;三恒科技、天地自动化股份、联力自动化科技3家公司是国内煤矿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前三强;以常胜电器、惠昌传感器为代表的家电用传感控制器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该区还拥有与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各类研发机构21家。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设有智能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物联网学院是全国首批4家物联网学院之一,下设物联网技术运用研究所、水下信息感知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等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物联网博士点。同时,我市及周边地区拥有良好的传感器产业成长环境,我省是全国传感器产业最为集中、传感器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区。 据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晓东介绍,基于我市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国家工信部对传感器产业的高度重视,高新区牵头编制了中国国际传感谷的建设规划,希望通过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行业骨干企业聚集,在我市打造一个能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良性互动、强势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持续创新成长的现代国际化传感器产业高地。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2025年达1000亿元。 据高新区光伏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新强透露,传感谷将布局产业创新核心区、产业聚集重点区和产业发展协同区。产业创新核心区紧邻京沪高铁常州站和沪蓉高速薛家道口,占地560亩,将围绕构筑传感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集聚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权威的检测、标准、认证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孵化器,以及科技金融机构和创新咨询服务机构等,打造传感谷的创新驱动之核。规划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重点区,将分为制造企业集聚区、龙虎塘生活配套区和三江口综合商务区,目前已集聚美国森萨塔等国际知名传感器企业和莱赛光电等细分行业知名企业,争取进一步集聚更多涵盖新型传感器、关键材料、核心芯片、模块系统、典型终端等产品的传感器重点制造企业。 据悉,常州高新区正式启动中国国际传感谷建设后,还将组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性组织,并举办富有特色的主题性活动,全面打响“中国国际传感谷”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