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郭言)文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志愿者的踊跃参与。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团市委主要承担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志愿服务投入力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任务。团市委以“志愿服务常态化工程”为统揽,持续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29万人,其中市区注册志愿者突破9万人。
“在前期创建工作中,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存在重视不足、力量薄弱等问题。据调查,基层一线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力度薄弱,在抽查的25个社区中,达标或基本达标的仅4个;公共场所的文明引导工作基本空白,抽查的13个广场公园中,仅有1个设置了便民利民服务站点并安排了文明引导人员。”团市委书记耿晓云告诉记者,针对前期存在的问题,团市委迅速启动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公共场所文明引导和文明交通劝导专项行动。
据了解,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制订《宿迁市关于深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人员配备、保险保障等方面制订标准、细化要求;联合市文明办梳理了市区309个重点公共场所点位,下发《文明劝导工作安排表》,设计、配备相关志愿服务服饰,加强公共场所文明引导力度;联合市交巡警支队开展专题培训和专项督查,并推进“定职定岗”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专项文明交通劝导服务队。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求注册志愿者人数再提升,也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引领志愿服务向常态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引导志愿服务向专业化、项目化、体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耿晓云表示,团市委将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考核评价等制度,探索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对做出贡献的优秀志愿者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围绕时间节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等,常态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吸引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在体系化保障方面,团市委将打造集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志愿服务V站、市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志愿服务公益平台、“志愿者打卡器”手机软件、志愿服务电子卡“六位一体”的平台载体,加大对各类志愿服务事业的保障力度,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专项志愿者招募工作。
“近期,我们还将继续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宿迁文明20条》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创投大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耿晓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