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海门,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标准(老版)达标。“十二五”期间,海门市委市政府主动向指标上限看齐,向群众高满意度看齐,带领百万群众奔向升级版小康,今年有望率先完成省定升级版小康目标值。
在决胜“十二五”,谋划“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海门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明确“率先建成创新城市,率先融入苏南发展”新目标,砥砺奋进再出发。
“从‘十二五’的求大转为‘十三五’的求变,从壮大规模、扩张总量转变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发展新路。”海门市委书记姜龙说。
姜龙是今年获得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之一,在今年1月中央党校首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和6月30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会上,先后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现场聆听总书记谆谆教诲。他说,牢记总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努力为发展县域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贡献智慧和力量,是他和海门党政一班人“十三五”最大的梦想。
产业转型
变拼资源为比质态
初冬的长江边,风劲天寒。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忙碌景象。一座座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百米高的桩腿直指蓝天,橙红的浮吊、龙门吊从白水长天的底色中跃然而出(见上图)。
“16座钻井平台同时在建,在手订单50亿美元,项目排到2018年。”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吴海建说,公司已涉足研发、建造、维修、改装全套海工业务,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占国内总订单的六成多。67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410人,包括22名外聘的新加坡专家。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是海门产业创新求变的典范之作。公司落户时,将计划投资40亿元的民营企业海新重工收入囊中,不仅腾出了稀缺的岸线资源,还引导海新重工由造船向海工装备转型,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自2013年落户,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已实现投资50亿元,今年1-10月,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9000万元。
新兴产业倍受政府呵护,拼资源、拼环境容量的低端产业、落后产能黯然离场。在新“巨人”高歌猛进之际,一家应税销售60亿元、但年税收只有2000多万元的传统化纤企业悄然关门。
截至目前,海门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3家。今年1-10月,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海工装备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12.6亿元,同比增长16.8%,占该市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达33.5%。
10月31日,一场海外博士对接洽谈会在临江新区举行。2008年设立的临江新区正经历从精细化工向长三角“药谷”的华丽转身。资源占用型项目停止招商,科技创新的通道打开了。临江新区已启动生物医药科创园和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两个创业创新平台,入驻科技型骨干企业14家,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新材料研发中心等10多个研发项目落户。
展望“十三五”,海门市将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融合发展互联网经济,致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高效农业为基础、建筑产业工业化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机制创新
种好改革“试验田”
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商贾云集、车来人往。
11月18日,叠石桥海关监管场所,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走货的3个集装箱家纺产品完成通关手续,这是采用此类通关方式的第三批次货物。
今年7月,国务院明确将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列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新政落户海门,改革成效初显。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这一模式解决了个体经营户和国外采购商在专业市场内用内贸方式谈生意、用外贸方式办出口的难题。
“以往拼箱组货,要将商品从叠石桥拉到义乌市场通关,增加了运费。新政落地,未来至少带动叠石桥市场20亿美元家纺产品出口。”中铁海门叠石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黄辉说。
改革成果来之于政策创新:海关专门增设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方式,贸易主体多元,主体准入放宽;海关和质检对出口货物采取便利通关措施;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等。
改革红利逐渐显现。目前,该区域新注册和正在注册的各类贸易公司、中介机构300多家,新增登记备案商户300多个。中铁物流、“速卖通”电商平台以及10家金融机构先后入驻。
“这是省、市、县共同推动的改革‘试验田’,一定要把这块‘试验田’种好。”海门市委常委、海门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祁中伟说,叠石桥家纺城从内贸为主转向内外贸结合市场前景可期。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涉及的还只是企业,农村“双置换”工作则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村要发展,必须破除二元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双置换”则是破解难题的“钥匙”。
农村“双置换”,是指农民以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今年8月起,“双置换”工作在海门工业园区、悦来、常乐三地开展试点。
海门工业园区瑞北村29-32组是“双置换”试点区域,面积520亩,涉及254位村民。村党总支书记徐刚介绍,4个组原先位置比较偏僻,实施后村民将搬到锦汇嘉苑,紧邻叠石桥市场。村民变市民,居住环境更好,与城里人享受同等社保,114户村民能拿到260套房子,多余的房产可以用来出租。多数村民在参观安置地后表示满意。
改革无止境。海门市还将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和相对集中处罚权改革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复制上海自贸区建设成功经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等重点,加快实施改革,努力增强“强市场,好政府”的叠加效应。
服务民生
目标随需求而变
11月20日,细雨霏霏。海门工业园区李彬村党总支副书记宋卫星带人看望32组的黄建龙老人。
“家里缺个啥,一个招呼就给捎过来了,农田里的活儿也给照应着,每个月还有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80岁的黄建龙是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海门市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各类养老机构提供多层次服务。海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重点发展老年护理、老年康复及社区养老服务。同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使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在70%以上,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由社会力量承接服务的覆盖面在80%以上。
虽然连续阴雨,海门市人民医院新院工程仍有条不紊进行着,住院大楼和门诊楼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内部装修正在进行,预计2016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这个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为海门市民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城里医疗条件改善了,乡镇也紧紧跟上。海门市异地新建6个卫生院,就地改造7个卫生院,新建、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8亿元,预计到2016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可达到“省级示范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
近年来,海门市财政每年用于民生建设的资金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从2013年起,每年出台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号文件。今年,海门排出10大类53项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实事项目,内容涵盖了扶贫帮困、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富村强基、学校建设等诸多民生热点,预计财政投入超过40亿元。今年7月起,海门市实施城乡低保脱贫工程,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05元,在南通率先实现低收入居民脱贫。
“群众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断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海门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姜龙表示,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位一体”的基本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加舒心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