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园区内,低效能产业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新兴产业;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4条流水线堪比400名工人,设备工艺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连日来,笔者走访扬中经济建设现场,看到的是产业结构升级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喜人景象。 坚持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扬中把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力点,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依托、以载体为支撑,推动全市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三集化”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力。2015年1—11月,该市工业销售额增长8.36%,增幅列镇江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5.1%,居全省前列。 创新转型: “一条主线”舞活三大产业 “瞧,这4整条流水线就抵上了400多名工人,以前我们的生产车间有600多人,现在只要2/3就行啦,所有的设备工艺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日前,在大全集团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内,集团执行总裁葛飞向我们介绍了企业转型升级后的喜人变化。 星河集团原本是扬中一家生产阀门管道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企业花大力气研发了核电厂用核级波纹管仪表截止阀,同时引进了高效节能的管道生产线,生产能耗下降10%,产量提高18%,并打开了美国、韩国等市场…… 扬中产业转型升级浪潮涌动。以创新转型为“主线”提升产业层次,扬中强力推进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工程电气抢抓智能电网改革、高铁出海等战略机遇,加快向“智能电气”转型;光伏产业坚持制造与应用并重,走出了一条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新路子;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制造和港口机械制造产业,开启了清洁能源产业“新时代”。 新兴产业: “疾速起跑”追求更优更强 2015年11月,复旦科技园扬中技术转移中心项目签约,2015年12月,扬中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一期项目成功签约、中兴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的成功落户和开工建设,让33万扬中市民再次感受到了全市引进新兴产业项目的“大手笔”。近年来,扬中始终以引进优质项目积蓄发展后劲,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的“疾速起跑”,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各中小企业也纷纷在新兴产业领域“大展拳脚”。宝纳电磁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研发“鳞片状金属软磁片”系列产品,已通过专家鉴定并开始小批量试产,成为全国金属软磁微粉产业化生产的“先锋军”;华维电力研发了无人值守变电站产品,通过对供电系统的局域网进行加密,利用物联网进行智能管理,填补了国内空白;巴威股份研发了世界首套太阳能8效板式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能日产30吨高标生活饮用水,为沙漠干旱地带居民生活用水提供极大便利。 在扬中这个充满创新元素的城市,技术创新正在越来越强烈地激发着企业的创新活力。来自该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扬中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10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 载体平台: 转型“酵母”催化强劲动力 2015年11月中旬,省政府下发《关于筹建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同意扬中市新坝镇筹建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该市工程电器向智能电气迈进、走向国际市场插上了“羽翼”。以载体升级做强转型引擎,扬中通过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创建,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端载体。 扬中还大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已有省企业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获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1家,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建成省智能电气研究院,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审批中;复旦大学(扬中)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兴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蓄势待发,逐步形成以高新区为依托,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载体错位设立、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布局,辐射带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