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事关江苏“两个率先”的大局,更事关宿迁百姓的民生福祉。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发展的必成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咬定目标,攻坚克难,确保宿迁全面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
目前,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近年来,全市各项发展指标增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尤其是GDP增速一直保持在10%左右高速增长,在跨越发展的基础上为宿迁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跨越赶超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建设发展有质量的小康,必须主动摆脱“速度情结”、“摊大饼”式发展,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二是发展方式面临挑战。过去,宿迁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宿迁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依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依靠对资源的大量利用来实现的,但随着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的式微,随着投资的减少,那种过度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高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方式、改变发展路径来实现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三是工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当前,我市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的企业,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优势不够,与发达地区相比,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十分有限,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够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比较散,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不到10%,不能很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民生问题亟待改善。从全省来看,宿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2014年,宿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8元,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3元相比,相距较大;同时宿迁还拥有全省最多的贫困人口,贫困面积最大,脱贫任务艰巨。这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定目标、建成一个人人共享的小康社会造成极大的挑战。
面对困难与挑战,宿迁如何把握“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期,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定目标,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宏伟的蓝图必须依靠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来实现。宿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必须以“三抓三促”即“抓改革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民生促和谐”为工作主线,把改革作为破除制约发展体制机制弊端的关键一招,把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把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要义,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奋力谱写宿迁发展新篇章。
抓改革促发展。宿迁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十三五”时期,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发展新突破,关键还是要秉持改革创新的传统,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领域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民生导向,让改革成果更加突出解决问题、满足现实需求,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广大群众。加强制度创新,探索适合宿迁本地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创新成果制度化、规范化,为宿迁发展提供制度优势。
抓项目促转型。项目建设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生长点。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节点,才能抓住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在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2015年,全市上下全面聚焦项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招商选资、“511工程”、“2+1”产业体系、“三服务三促进”等具体措施,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宿迁转型发展。“十三五”时期必须以项目为抓手,通过促进龙头企业体制、科技、发展理念创新,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招引项目、调整产业体系等措施推进项目聚集、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园区,促进深化改革、促进作风转变、促进转型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来切实解决宿迁企业发展之困。
抓民生促和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民。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民生工作优先考虑、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十三五”时期,宿迁要建成百姓得实惠的小康,就需要把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要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医教水住行”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互联网+”创新富民增收,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推进扶贫开发,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点穴式”精准扶贫,坚持摸清底细,建档立案,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管理之中,分清类型,弄清原因,做到有的方矢、精准滴灌、一户一策、一帮到底,着力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 张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