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主题
近年来,资源环境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货物贸易、为本国缔造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的同时,也背上了并不轻松的资源环境包袱。
早在十几年前,节能减排就被提出,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规划》还提出了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批次建立到如今,一直承载着吸引外资和高新技术的功能,已成功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道路。目前,全国有14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
2008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要大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与发达国家的生态环保合作,争取在东、中、西部的国家级经开区内生态产业园都要有花开。
彼时,商务部外资司开始为国家级经开区节能减排、国际绿色环保合作搭建平台。
位于北欧的瑞士不仅在机电金属、化工医药、钟表制造等高端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也秉承了自然资源优势,长期注重环保,非常重视各类清洁技术产品、服务的发展和开拓。
由此,中国和瑞士企业看到了节能环保领域合作的巨大空间。
2009年2月,中瑞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瑞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商务部外资司在分析了有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开发区意愿,先后为瑞士推荐了多个生态产业园项目选址备选对象。经瑞士方面实地考察和调研,今年4月,中瑞生态产业园项目落户江苏镇江经开区。
今年7月9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与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就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中瑞自贸区谈判、双边经贸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会谈。会后,两国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瑞士联邦经济部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10日下午,中瑞经济论坛上,镇江经开区与瑞士环科署共同签署了《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与施耐德-阿曼共同出席。
截至目前,商务部已分别与英国、瑞士、意大利、芬兰、加拿大、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等国签署了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与瑞士、芬兰、意大利、加拿大、奥地利、瑞典、丹麦建立了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工作组。
搭建载体
目前,国内生态产业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无成熟经验可循。
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被赋予的初步设想是通过双方合作,将园区打造成瑞士以及欧洲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载体、国际科技的孵化器,并将在园区中优先选择采用瑞士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商务部将为镇江生态产业园建设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和便利,通过中瑞双边经贸机制和双方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工作组为园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沟通协商平台;利用强大的境内外展会资源等宣介生态产业园,推动本国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将双方合作的有关项目优先推介到生态产业园实施等。
中方希望在园区规划初期,瑞士有关机构尤其是环科署能带来清洁技术、产品行业及专家信息,调查了解瑞士中小科技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以便在设计规划阶段作全面考虑。同时希望瑞士政府也能在国内大力宣介生态产业园,推动瑞士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引介瑞士金融机构为园区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金融支持,为项目往来人员提供签证便利等支持。
根据《框架协议》,作为生态产业园建设初期的启动项目,双方将合作共建至少5万平方米的办公楼或公寓,争取将其打造成为节能建筑工程的典范。同时,瑞士环科署将会按照镇江经开区的要求,引进供水和污水处理装置问题解决方案供应商及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