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一场以“智能制造与针织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中纺圆桌·沭阳发展论坛”在沭阳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承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协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专家、企业界人士和媒体记者等300多名嘉宾参加活动。“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建设,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对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人员对沭阳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评价。
“智造”源自产业倒逼
更是必经阶段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当下,是该向更低劳动成本的国家转移产业,还是让“智能制造”来改变现状?多数业内人持有的观点是:转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工成本,但转移地随着产业的逐步完善,用工成本也会随之走高。因此,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结合,也就是实现产业的“智造”发展才是根治产业难题的关键。
在沭阳的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提出:“纺织服装业推进智能制造,势必要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高勇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即智能制造落到实处。他说,正在编制的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推出了一些智能制造的重点工程,具体地说,在“十三五”期间要形成和推广6条智能生产线,其中包括针织智能生产线。
针织智能化“在路上”
加速前行也有隐忧
在沭阳走访发现,数家针织企业虽然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共同点是都已经走在了“智能制造”的路上,并且深谙“智能”对扩大企业利润空间的作用。
江苏腾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营墙布及提花窗帘面料为主的现代化纺织企业。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帮奎介绍,企业将纳米技术材料融入墙布中,仅此一项,市场售价就提升了近10倍,还要扩增30%左右的产能。江苏宝娜斯针织有限公司拥有全进口高档数码提花袜机1200余台,实现织造、缝拼、染整、定型、包装“一条龙”生产。“宝娜斯引进智能化、高端化装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这家企业董事长黄祖群表示。
不过,黄祖群也有着别样的担忧,“目前对行业影响较大的依旧是用工成本。如今人才依旧稀缺,希望国家层面加大投入力度,来匹配制造业‘智能化’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认为,中国针织制造产业智能化已有了突破性发展,形成智能化针织机械,同时适应世界纺织产业面向“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需求。
从产品到平台转型
造就智能针织“沭阳现象”
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于去年9月启动规划建设,在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6605亩纺织产业园内占地101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是沭阳县政府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手打造的针织行业标杆性工程。
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云峰介绍称,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计划用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形成现代针织制造业高地、品牌集聚地、创意策源地、针织品集散地,推动针织产业从设计、加工、产品、管理、营销和服务体系等各环节全智能化转型升级,让沭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智能针织名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研究员认为,沭阳智能产业园区对中国针织乃至纺织工业来说,都是前瞻和有益的探索。
策应供给侧改革
沭阳打造“智能针织”品牌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表示,沭阳抓住“智能针织”这一主导方向,具有战略眼光与发展智慧。同时,他建议,沭阳针织加快形成产业链联动的高度集约型的智慧产业,成为针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沭阳针织产业已完成从产品到平台模式的搭建;未来,如何在平台基础上搭建“生态”,是沭阳针织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怎样打造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可复制的成功样本,需要沭阳人的共同努力。
对此,沭阳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表示,“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针织产业融合,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
徐长杰 魏 伟 范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