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观察”上一张“中国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排行榜”吸引了不少高新区企业的点赞。按照综合创新能力得分,无锡高新区位列第13名,排在地级市开发区首位。其中创新产出能力排名全国第七、省内第一,表现十分抢眼。
创新的热潮在这里涌动。记者了解到,如今在高新区几乎平均每天就能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据统计,2015年无锡高新区新引进各类科技企业329家,投资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超过63.5%,科技产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创新”并不等同于“发明”,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要让创新活动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而在这个赛场上,最主要的就是看“运动员”——从大到小各类科技型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掌控能力。
“对一家新生科技型企业而言,资源、人脉都有限,技术+市场是创新快速走向产业化的关键。”2012年,三个原本在电子类外企打拼的江南大学同学回到无锡高新区,结合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中国LED 照明市场的调研,创办了安特源科技有限公司。尽管手上握着多项发明专利以及十多款LED照明驱动电源技术,但他们丝毫没有放松服务的创新,公司总裁许若鹏介绍,公司不仅销售产品,更注重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客户进行产品规划。“抓住客户的需求,就是抓住市场。”短短三年内,安特源的销售突破亿元大关,场地扩容换了三处,并在去年年底挂牌新三板。
“老牌运动员”则在创新中寻找新动能。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传统的电容器设备生产商向智能装备转型,近年来产值连续翻番;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注重细节创新,连洗衣机上一个按键手感不好也要不断调试找原因,力求做到极致……采访中,一位企业家坦言:“创新和产出之间有一座桥,这座桥可以是转型,可以是细节,也可以是工匠精神。”
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政府部门持续发力。高新区科技局提供的《2015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报告》显示,近年来无锡高新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孵化能力已跻身全国前五强。“从孵化到扶持,高新区的政策一直在给创新加码。”去年出台的《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总规模2亿元的“种子金”,重点支持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孵化。作为首投项目,樱淘管家是一家致力于社区生活O2O服务的科技初创公司,在获得300万元“种子金”后,这一新型商业平台进入了大规模扩张布点阶段。目前,樱淘管家线下门店累计已服务近80万人次,覆盖高新区6万人口,其开发的网络生鲜超市完成上线。
直面过去科技创新脱离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实际等问题,今年高新区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入手,拿出了一系列“实笃笃”的新政。近期,区科技局正在抓紧整理高新区科技企业的“三期”阶段评定,依据项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孵化期、加速期、成熟期的企业,予以精准的政策支持。后续还将搭建全新的“互联网+产学研+众创空间”平台、规划整合创业广场建设,为创新产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