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在“旅游+工业”理念的引领下,我市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工业游景点,让“全域旅游”这道大餐更加丰富。
走进常州梳篦厂生产车间,里面不时传来手工生产的打磨声。几位老工匠制作梳篦的技艺,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推板、开齿、剔方、刨背,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要经过28道工序,一把篦箕要经过72道半工序才能制成。在这个不大的车间里,30多人的班组,将传承1500年的精湛工艺,清晰地展现在游客们眼前。
2011年,常州梳篦厂被列为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凭借这一道道工艺展示,梳篦厂将工业生产与旅游结合起来,每年吸引近五万游客来此参观游览,成为常州别具特色的一张“旅游名片”。
常州梳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松群介绍说:“比如今年暑假,就有好多学校都来联系,带着学生来做夏令营的课题,专程到我们常州来参观以后,搞一些互动,能够做一些工序,把自己制作的梳子带回去,这也是我们旅游方面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与梳篦厂“参观、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工业旅游模式不同,在运河五号街区,斑驳的老厂房早已结束了它原有的使命,但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深深感受到那个年代工业文明的气息。
老锅炉、大烟囱、空调机组,占地55亩的运河五号街区几乎保留了第五毛纺厂所有的结构形态。街区根据不同的厂房规划不同的区域,近百年来“常州制造”的史料和实物,让常州乃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脉络清晰毕现。
与博物馆一墙之隔的这处工作室里,郝澄澄正和小伙伴用瓦楞纸拼装他们设计出的新产品。从座椅茶凳、到箱柜摆设,这里的一切几乎全部用“纸”做成。
“谈纸之间”工作室创始人郝澄澄介绍说:“在这样的地方,如果像我们这样的新兴团队加入,可以在常州这样有历史的地方重新生出新的火花。”
通过产品创意展示和游客互动体验,郝澄澄的“纸器工作室”做得有声有色。独具文化气息的现代服务业和文创产业,让这片古老的工业遗址再次焕发新的活力,每年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更加深入的体验需求,为工业旅游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常州的工业旅游开发,仍然重点着力于传统手工业和后工业时代遗存的抢救和挖掘。通过旅游业扩大工业品牌影响力,打造“体验式消费模式”,正成为常州工业游亟待转型的方向。
专家建议,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常州工业旅游要寻求多种要素的融合,结合特色产业园区规划,从单一的旅游景点拓展到丰富的旅游线路,形成“工业旅游集聚区”。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泽表示:“常州生态园区,武进生态园区,已经有了品牌,也可以当作一种旅游,还有新北区的中欧常州低碳城市示范项目,包括低碳、循环经济,还有生态经济的很多理念,也可以通过‘旅游+工业’得以宣传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