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其含碳量高于90%,在传统领域,碳纤维可用于机械、汽车、压力容器、建筑、家电等行业,在新兴领域,碳纤维可用于航空航天、风电、海洋工程等。随着碳纤维在汽车、各种机械设备、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量的迅速增长,有机构预计未来几年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态势延续较长时间,2015的全球碳纤维消费量将达到7000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37%。随着其它行业的发展,碳纤维的应用空间随时会有新的大规模增长,如碳纤维深海勘探领域、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等。《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碳纤维产业被列为发展重点之一。然而,我国碳纤维行业还存在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性能稳定性差,高端品种产业化水平低等劣势。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根据工信部网站19日的消息,为构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清洁安全和上下游融合发展的碳纤维产业体系,实现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即日起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应用市场初具规模。培育3-5家骨干企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骨干企业能耗降低20%左右,实现清洁绿色发展,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到2020 年,我国碳纤维整体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新建、改扩建的高强型碳纤维产业化生产装置单套能力应不低于1000吨/年,限制新建丝束小于12K的生产项目。吨聚丙烯腈原丝产品消耗丙烯腈不高于1.1吨、水耗不超过45吨;吨碳纤维产品聚丙烯腈原丝消耗不高于2.1吨,碳化生产线能耗不高于4.1吨标准煤。新建原丝生产装置应配备单体、溶剂回收系统;新建预氧化炉、碳化炉、焚烧炉等碳化生产装置应配备热能回收综合利用、脱硫脱硝装置。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按要求处理处置,安全生产、职业防护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在技术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将积极推动聚丙烯腈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应用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聚合釜及其配套装置、预氧化炉、高低温碳化炉、高温石墨化炉、恒张力收丝装置等大型关键设备自主化制造水平;提高专用纺丝油剂、上浆剂等重要辅料保障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预浸料、织物、高性能树脂基体材料、复合材料及应用制品的产业化,实现碳纤维高质量低成本及复合材料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大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表示,将按照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企业间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促进碳纤维上下游产业集约、协调发展,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服务平台完备、原辅材料配套齐全、知识产权比较优势显著的产业集聚区。实现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的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并积极鼓励生产企业、研究设计机构与应用单位联合开发、生产碳纤维下游产品,加快培育和扩大应用市场。
据了解,目前,日本占有全球70%以上的碳纤维产能,而中国只有1%不到。随着中国企业在碳纤维原丝技术的突破以及产量的稳定,同时,德国等国家也对中国的炭化炉出口有了松动,我国拟建以及在建的碳纤维规模2013年将突破到1.2万吨。分析机构预计全球碳纤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2%,预计到2015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量将达到2万吨/年,需求将促进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分析机构认为,中国碳纤维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在中低端产品中异军突起,利用成本优势快速催动本国需求崛起,并将占领全球中低端市场主流。
专家表示,是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国碳纤维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之间差距明显,也限制了国产碳纤维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对此,专家认为,我国碳纤维企业要突破国际技术封锁,要从加大国产碳纤维的品质需要入手。必须减少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虽然国内碳纤维企业有近40家,但是拥有原丝和碳化完整生产链的百吨级以上企业目前只有4家,其他企业要么规模小到仅有几十吨,要么就只有碳化设备而没有生产原丝的能力。我国的碳纤维技术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共同开发之路,从而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实现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我国碳纤维行业的研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