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道上长出小苗苗
坐落在阳澄湖东岸的昆山巴城生态农业观光园,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高规格的玻璃大棚,最高处高达10米,最低处也有6米。整个园子里种植了各种蔬菜、水果,其中有许多是江南地区看不到的植物。在观光园一角,记者看到了几株灵芝,而这种名贵中药的“邻居”却是南瓜。灵芝与南瓜的生长环境完全不同,那这里为何能“和谐共处”呢?
为这个观光园提供物联网技术支持的无锡大来互动网络公司负责人钱建伟介绍,园子内装有感知设备,能测量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光照度等6种参数,这些传感器定期向控制平台发送数据。管理人员再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调节蔬果生长环境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这种传感技术之前在无锡的天蓝地绿智能农业示范区里也有应用,但一套设备只应用在一种蔬果上。而在昆山这个园,打破了蔬果不同生长环境的屏障,各种蔬果能够在一个大棚子里共同生长,传感器的监测也是互不影响。“新种模式实现后,今后一亩田里长出十几种蔬菜完全有可能。”
在另一个角落里,粗粗细细的几十根管道一层一层排列,犹如一个管道集中区。让人奇怪的是,在一根根管子上长出了一株株绿色的小苗,仔细分辨有些管道上分明生长的是一棵棵生菜。“智能农业实现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感,还能让无土栽培的产量远远超过传统农业。”钱建伟介绍,这些管道里流的都是营养液,传感器可控制营养液的酸碱度和成分。“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把蔬菜种在管道里,管子想叠加多少层都行。一亩见方地面上空可以叠加许多层管道,肯定比地面上种植要增加好几倍了。”
2 、万亩蔬菜实现生产溯源
钱建伟称,目前无锡智能农业的应用以天蓝地绿农庄较为典型。他打开手机,点击一个客户端,记者就通过他的手机看到了这个农庄大棚里的蔬菜长势,还能看到各种参数。
无锡市农委方面透露,目前无锡的智能农业示范工程在种植业上的应用涉及水稻、蔬菜、花卉和茶果。以蔬菜为例,以无锡惠山区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为基础,通过现代传感技术及软件信息技术,已经对地产蔬菜从种苗来源、肥料来源、种植生产、检测体系及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字可视化管理,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全过程可视查询追溯平台。智能农业发展已列入无锡农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无锡市智能农业将初具雏形,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农业及现代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
3 、大棚里人造小环境
在昆山巴城的另一片农田,负责人孙先生带记者参观了他的火龙果大棚。“火龙果是热带水果,一般在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尝试种植。现在我们这里也可以种了。”说起江南成功引种火龙果,孙先生乐呵呵地说,全靠了无锡的物联网技术。他租种了300多亩农田,几乎都是大棚,做农业设施起家的他搭建了扎实的钢结构大棚。在没有用上物联网之前,工人们要时时刻刻关注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非常用心地给这些果苗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小环境。但烦恼还是来了,部分火龙果苗出现了霉变。“霉变是因为湿度过高,人能感知的湿度肯定不如植物灵敏。”如今大棚里安装了传感器,烦恼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我只要在办公室里动动鼠标,就能了解大棚里的各种参数,以前湿度高了,就要让工人将大棚顶的薄膜卷上去透风,那多累啊。现在操作这一切都是全自动的,可省力了。”
4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孙先生从事了十几年农业设施生产,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上有丰富的经验。当他尝试自己亲自投入种植时,第一个想到就是大棚种植。钱建伟带来的技术与他一拍即合。“智能农业的配套设施一亩成本就要七八万元,我是以一个园区的规模向政府申请,在当地100亩以上规模农田可以由政府帮助投资基础土建,还有2万元/亩的补贴。”孙先生认为,高效的智能农业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但从投入到产生利润一般要有5年的周期,这期间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就很难开展下去。同时运作者自己还要有雄厚的资金。
据无锡市农委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无锡的智能农业只用于设施农田中,占设施农田的10%左右,而设施农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4.59%。目前智能农业的应用还只能以散点的形式分布。“智能农业推广中最怕遇到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除了需要政府引导,还需要企业有持续的资金支持。物联网应用成本可以靠市场化运营解决,但农业投入的设备具有不稳定性,各种设施设备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后期维护成本很高,后续资金是否可以接上,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 、智能农业将在苏南崛起
昆山与无锡有着许多相同点,都是苏南模式下的制造业基地。原先从事第二产业的孙先生之所以从事起第一产业,因为他准确地预见到这里将是中国智能农业崛起的地方。昆山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巴城镇西南村,一片1600亩的土地近日已经平整结束,这里将建成昆山市阳澄湖智慧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智能农业。
在无锡,现已建起6大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工程示范点,物联网还将延伸到农业各个方面。钱建伟向记者透露,像管道种植,将在鸿山尝试。当地将规划1000亩设施农田,这些农田的大棚内还能实现多样化蔬菜的种植。“以后2个大棚只需一个人管理,亩产比普通农田增产60%。”他称,之所以选择鸿山,是因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布局下,设施农田已要求按照智能农业的要求一步到位。
6 、无锡要做第一个智能农业示范区
“市场决定生产是智能农业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智能农业就需要对市场有精准化的分析,要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运作者心里要很明确。”市农委相关人员认为,农业智能化带来的高效农业能提高农产品收益,但如果市场定位太高,消费群体过于小众化也会制约它的生产。智能农业的推广不一定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方面,主要看市场需求什么。今年无锡正准备建设农产品信息化追溯,将生产领域的信息化与流通领域信息化打通。“今后消费者特别是购买本地产蔬果,能得知农产品的产地,用的是什么化肥,流通过程如何。这个智能化应用在消费领域更有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内,随着各工程示范点和各平台实现技术无缝对接,无锡就会智能农业创新示范区建成,无锡将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农业及现代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记者巫晓凌祝筱筠实习生关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