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东北部,占地面积394平方公里的南京市栖霞区,是一处辟邪同神龟守护的福地;是一方彩霞与仙鹤眷恋的热土。
栖霞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
南京市市徽神兽辟邪,就座落在区内。
由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景区构成的沿江风光带,人文景观众多。清代金陵四十八景 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
龙王山、白龙山、乌龙山、龙潭……这些地名,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栖霞有关龙的传说。
这里,山川形胜,明山秀水。栖霞山氤氲缭绕,燕子矶惊涛拍岸。
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从秦始皇到乾隆皇帝,从处士明僧绍到诗仙李太白……无数 风 流人物都曾在这里驻足留连,吟诗抒怀。
说到栖霞,人们都会联想到栖霞山满山的红叶。栖霞一直以“秋栖霞”而享誉金陵。
秋天的栖霞是美的,春天的绿色栖霞同样光彩照人。
全区启动了绿色栖霞的建设,大力植树造林,绿化长江沿岸,建设长江绿色走廊。
长江第三大岛八卦洲正以开发休闲、旅游业为主导方向,全力打造江中绿岛,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融南京大江风貌、城市形象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和一流生态乐园将呈现在您的眼前。
朗驰汽车物流园、高力汽配科技城、国际家居港、晓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拉开了南京城北市场群的发展序幕。
江苏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栖霞建设集团以及高科置业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房地产建设集团,开发出一批低密度、高绿化的住宅小区,昭示了栖霞注重生态健康的人居理念。
漫步在绿色长廊里,行走在绿色民居间,你会由衷赞美这绿色的栖霞。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栖霞,也是撬动南京沿江开发的重要“支点”。
栖霞拥有长江“黄金岸线”82公里,其中,可利用岸线40公里,占南京市可利用岸线的三分之一。
这里区位优势、品牌优势、产业优势明显。
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内有中国内河最大的江海换装港—新生圩外贸港和国内内河第一大深水港—龙潭深水港,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尧化门编组站,沪宁、宁芜铁路从这里通往全国各地。
跨度在同类桥梁中居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把苏南、苏中、苏北和栖霞区腹地紧紧联结在一起,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年内即将贯通。
沪宁高速公路贯通栖霞,这里的马群立交是华东最大的高速公路立交桥。宽阔的栖霞大道、疏港公路、绕城公路、104国道、312国道以及机场高速公路联为一体。
南京地铁一、二号线横贯全区。
国家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输油管道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运,共同构成了栖霞现代化交通的立体网络。
栖霞人充分认识到,沿江开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栖霞人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开发的思想,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以及南京仙林大学城、龙潭深水港的加快建设,栖霞的决策者们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确定了“一城三圈”的发展思路。
一城,就是国家级仙林科学城;
三圈,即以产学研合作为主体的创业创新圈、以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项目为主导的科技孵化圈、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要内涵的产业发展圈。
整合资源,三区联动,优势互补。栖霞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正在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抓住沿江开发这一历史机遇,把栖霞建设成现代制造产业基地,把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让“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创造出属于栖霞的新篇章。
按照规划,未来二十年栖霞区城市范围将达到226.3平方千米,其中居住面积达42.3676平方千米,5大功能区可容纳人口168万,出门可自由选择公交、铁路、地铁等,依托长江水系资源打造合理交通组织,甚至可乘船通南北。
产业、科技、山水宜居,一个都不少
根据规划,栖霞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394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域面积约47.3平方千米。
在各区域不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栖霞区未来将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宁镇扬一体化科技创新发展核心区以及南京文化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城区。这意味着城北、仙林、城东等区域将迎来长足发展,成为南京主城重要的宜居生态之地。
此外按照规划,栖霞区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都将在未来二十年出现大幅度的攀升。其中人口规模2015年将达到88万,2020年将达到135万,2030年将达到168万。随之而来的用地规模也将加大,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65平方千米左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96平方千米左右;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0-230平方千米左右。
5大功能分区 居住面积将达42万平方公里
最新规划显示,栖霞区由5大功能区组成,包括迈燕地区、仙林副城、龙潭新城、马群地区和八卦洲新市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26.3平方千米,约占总用地的60.2%,人均建设用地135平方米左右。其中,居住用地面积约42.3676平方千米。
其中迈燕地区总面积30.9平方千米,以居住和旅游为主,仙林副城(栖霞范围)总面积163.3平方千米,以科技研发、生活居住和先进制造业功能为主;龙潭新城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以港口物流、生产制造和居住功能为主;马群地区总面积12.9平方千米,以居住功能为主;八卦洲新市镇总面积56.4平方千米,以旅游服务和生态农业功能为主。
结合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构建“副城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副城中心(栖霞范围)1处,一级地区中心两处,分别是燕子矶和龙潭新城;二级地区中心8处,分别是晓庄、新尧、仙鹤、白象、青龙、红枫、龙潭、花岗(跨江宁区)。
五大片区功能定位片区发展引导
迈燕地区南京市带动主城北部地区发展的地区级中心,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50万。规划形成“一区两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区”是指幕府山自然景区;“两区”是指燕子矶、丁家庄、迈皋桥三个居住组团。
仙林副城(栖霞范围)南京对接长三角,辐射南京都市圈东部地区的区域副中心、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为58万(栖霞范围)。规划形成“一核五心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是指副城中心区;“五心”是指仙鹤、新尧、白象、青龙、红枫5个片区级中心;“六组团”是指新尧、栖霞、仙鹤、麒麟、白象、青龙六个组团。
龙潭新城是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现金产业主导的滨江生态新城。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约33万,城镇人口规模约32万。规划形成“两心三带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两心”是指新城中心与片区中心;“三带”是指沿江港口带、综合发展带、滨水生态景观带;“三组团”是指保税物流组团、滨江生活组团、临港产业组团。
马群地区以生活居住和公共配套功能为主的地区,引导发展商业、商贸等第三产业。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20万。规划形成“两心两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两心”是指马群社区中心和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北部社区中心;“两组团”是指以绕城公路为界的两个居住组团。
八卦洲新市镇以旅游服务、生态农业功能为主的生态岛。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约7万,城镇人口规模约6.5万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是指位于宫民河道两侧的城镇公共服务中心;“两片”是指小江以北生态防护林和中部现代都市农业片;“三组团”是指城镇综合发展组团、东江船舶产业组团和夏坝沿江发展预留组团。
综合交通规划助力栖霞腾飞
城市道路规划将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和跨江通道为骨干,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安全生态的城市道路网体系。干路网密度约2.21千米/平方千米。路网结合用地功能、地形水系进行布局,并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方面,未来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题,出租车为辅助的多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公共客运体系,创造便捷、舒适、可靠的公交服务环境。
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规划轨道线路10条,线网总里程约106千米,线网密度约0.29千米/平方米。规划轨道交通车站42座,其中11个为换乘枢纽站。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优化路面公交网,形成快线、干线、支线等多层次的公交网络。
此外,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未来将建设4处。其中,结合仙西联络线、宁芜铁路、轨道交通2号线设置1处,即紫金山站;结合沪宁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的3处,分别是仙林站、栖霞站和龙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