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马路,高大整齐的厂房,郁郁葱葱的绿地……麦收时节,记者来到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采访,所到之处,是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景象。园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记者深感震撼。
陪同采访的园区领导告诉记者,园区现有面积25平方公里,辖光前、苗庄、刘圩3个居委会共40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2970户,社会人口11371人。项目建成区9.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园区共签订入园合同项目83个,投产或试生产项目63个,入园企业主要涉及纺织纤维、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主导产业。
高点定位,科学谋划蓄势扬帆
调查研究,科学规划。2011年7月,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化工园区整体划归宿豫区托管,更名为“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从此,园区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开启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
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勇敢的担当,忘我的干劲,迅速投身到园区的建设发展中去。
园区目前发展的现状如何?园区企业还有哪些困难?园区百姓需要什么?面对新的形势,园区该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这些问题一遍又一遍地盘恒在园区干部的脑海里。“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退路,没有余地,没有怨言,园区全体人员在党工委和管委会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迅速跑遍企业摸排情况,访居民问需求,跑部门求计策,跑上级求支援。很快,现状熟悉了,思路明晰了,目标清楚了,举措明确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园区确立了“园区规划一流、功能配套齐全,企业发展规范、产业层次领先,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调研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培育两大优势、优化三区布局、推进四园同建、实施五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园区经济社会建设。即:以创建“生态环保型”省级化工园区为阶段性中心任务;精心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特色鲜明两大优势;科学规划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三大布局;全面建成生态园区、科技园区、实力园区、和谐园区;重点实施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产业层次提升工程、监管体系优化工程、民计民生改善工程、综合实力增强工程等“五大工程”,2013年底,实现建成“百亿级园区”的目标。
加大投入,完善配套。面对基础配套设施较为脆弱的局面,园区多方筹措资金,迅速实施改造。近两年来,先后完成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改造工程,园区雨污水管网排查、疏堵、维修工程;扬子路、中兴路畅通工程及绿化隔离带一期、宿新高速北互通连接线绿化带、扬子西路绿化带工程;先后架设同杆四回线路近2万米;新铺设供热管道近4000米;扬子路南侧6000米天然气主管网顺利铺设,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3月,园区生产区及安全距离内的居民搬迁安置工程全面启动。截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居民搬迁任务941户,为园区发展建设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园区有关负责人说。
创新举措,加快发展。区划调整以来,园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建省级园区为主线,以安全环保达标为抓手,以功能配套提升为突破,积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园区经济社会在更高的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一年的努力,2012年,园区总产值达83.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84%、42.6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9亿元,增幅为29.53%;利润总额完成3.7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8%、114.2%、57.8%,园区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目标管理、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帮办服务先进单位和区文明单位。
关注民生,发展惠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两年来,园区基层建设全面加强。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3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光前居委会被表彰为“区十佳村居党组织”;新建非公企业党支部23家,实现规模以上企业100%单独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下企业100%党组织覆盖的组织建设目标;新成立非公企业纪检监察机构12家。社会保障更加有力。2012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缴率、新农保续保率均达100%,共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10万元,为困难弱势群体申办生活救助资金50余万元;安置小区、敬老院、学校等一批民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维稳工作扎实开展。“百日维稳”“四项排查”等活动深入有效开展,无一例上访通报,为党的十八大和市、区委扩大会议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生态立园,促进产业集群集聚
“园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化学类工业企业的集聚区,是‘工业强市’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又承载着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宿豫区委副书记、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姜华告诉记者,园区审时度势,以崭新的视角确立了“生态立园、产业兴园、科技强园”的发展理念,踏歌破浪,奋勇攀登。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立园,是园区始终坚持的一贯方针。托管以来,环保问题突出而迫切地摆在园区面前。针对这一情况,园区一班人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一份又一份关于生态立园、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与可行性意见呈致领导案头。2011年8月,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环保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拉开了对园区企业进行停产、排查、整改、验收、复产“五步走”环保集中整治的序幕。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2011年12月7日,园区顺利通过由省环保厅等部门组成的省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的验收,环保集中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2012年6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决定2012年至2014年,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园区在第一时间召开环保安全“双提升”工作会议,与南京工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完成经四路以西34家企业前期调研,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企业“一企一管”、污水收集点分类收集、分质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案正在制定。
在紧抓环保整治的同时,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牢牢把安全生产抓在手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打非治违,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园区34家化工企业已完成三级标准化达标创建,进度居全市前列。
产业兴园,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集聚是园区近年来又一重要抓手。为此,先后出台了《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投资指南》《进园项目会审制度》《重大项目投资奖励办法》等招商引资文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投资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两大两高”项目。2012年,园区新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亿元以上竣工项目2个,实际完成招商引资额13.05亿元。
与此同时,园区通过优化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全力帮办重点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建设。2012年,总投资近40亿元的翔盛三期、旭派能源、新亚强二期、万康新材料、万祥锌业等一批大项目顺利推进,其中翔盛三期、旭派能源还被列为市委扩大会议及区“两会”观摩点。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为民说:“走科技强园之路,必须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的目标,积极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2012年,园区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0项,其中5项列入省、市重点技改项目。申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项目、省市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市新兴产业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获批国家、省级项目1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家,申请专利23个,阿尔法药业、新亚强硅化学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升级转型,聚力发展一路高歌
春潮奔涌破浪行,一路风雨一路歌。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园区人正在为新的愿景而不懈努力……
据园区党政办主任朱安军介绍,2013年,园区深入实施省级园区创建、居民搬迁安置、环境保护综合提升、安全生产达标创建、路网配套改造提升、招商助推产业优化、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综合服务配套完善、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平安和谐园区建设“十项行动”,狠抓关键,推进落实,着力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产业层次的转型升级。产业层次转型升级既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园区在推动转型升级中抓项目、扩总量,抓创新、促提质,抓服务、保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改和科技创新,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建设高层次研发机构,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实现省“双创”人才引进和省级工程(技术)机构创设“双突破”。提高服务效能,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全面落实帮办服务“四个一”要求,推行园区和企业双重考核制度,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帮办服务。
———更加注重功能设施的完善配套。按照“园区规划一流,功能配套齐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园区功能设施的完善配套。加快园区扩容,尽快争取将园区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年内全面完成南化路以北居民搬迁安置任务,并将园区可用土地全部调整到位,确保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需要。加快项目整合,切实做好现有企业的环评、安评和能评,针对能耗高、污染大、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鼓励和支持通过兼并、租赁、出让、转产等形式进行整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发挥有限资源更大的价值。加快功能提升,按照排定的建设计划,高标准提升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能力,高质量抓好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园区南化路、扬子路、纬五路、经十四路等10纵3横路网框架建设。
———更加注重环保治理的责任落实。认真对照落实《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与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太谷电力的合作项目。按照“一企一策”整改方案要求,启动“一企一管、雨污分流”管网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园区大气预警监测系统、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实现园区环境集中整治向综合管控的根本性转变,彻底解决园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设施配套问题,实现“三废”排放与处理能力的全部达标,确保顺利通过省环保厅对园区环保工作的年度考核。
———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的管理强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上半年,园区所有企业均要达到省定安全生产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园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控的危险工艺实施监控,定期进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预警信息发布,落实各项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更加注重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加快民生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努力健全各类保障,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全力办好实事解民需。围绕“人人有保障、年年有增长”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3个村居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年底前,吴圩安置小区一期、祥和家园要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医院、敬老院要加紧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保民安。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更加关注网络舆情,建立健全维稳信息研判、热点难点问题先期介入、不良倾向性问题重点化解等制度,最大限度关注群众和企业呼声,千方百计从源头上处理好园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着力解决劳资纠纷、搬迁安置、农村环境和违章建筑等问题,确保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新的征程,新的号角,园区已扬鞭催马;坚守生态底线,聚力绿色发展,誓为宿迁更大突破贡献最大的力量,园区人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