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网站建设互联推广
在线:

“宁镇扬”与苏南合作共建园区

来源:扬州 发布时间:2013-8-26

    今年六月,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了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苏中地区的加快实现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入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并明确了扬州作为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扬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扬州市委六届五次会议明确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加快宁镇扬同城化,实现跨江融合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取向。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扬州如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加快宁镇扬同城化,实现跨江融合发展?昨天下午,我市举行跨江融合专家咨询会,专家学者分别从交通规划、产业定位等各个方面,对扬州跨江融合、宁镇扬同城化等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精彩观点

  省里相关部门围绕苏中板块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推进宁镇扬同城化方面正在抓紧调研,制订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的新政策、新路径。扬州跨江融合发展,首先是先融入宁镇扬板块,以市场手段加强与苏南合作共建园区。

  扬州跨江融合,先融入宁镇扬板块

  作为全省跨江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扬州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首先是从规划、项目、基础设施、产业上全面与苏锡常板块的融合,推进宁镇扬同城化,融入南京都市圈。

  扬州讲跨江融合,首先是融入宁镇扬板块。南京都市圈对扬州壮大实力,融入苏南板块、辐射苏北板块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宁镇扬板块地处长江中游、下游的交会点上,地理位置特殊。扬州需要附近中心城市的带动。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在上报到省里,争取列入国家规划,利用好南京都市圈的价值优势,对扬州放大自身效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苏南合作共建园区侧重“无形之手”

  推动扬州与苏南板块的融合发展,需要在合作共建园区这个平台和载体上完成“精彩一抱”。与过去苏南与苏北合作不同的是,苏中与苏南合作更强调市场化机制。

  前几年,省里围绕沿江开发大力推动苏北开发区与苏南结对挂钩,共建园区,帮助苏北地区推进项目和招商引资,使苏北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有了新突破。与它们不同的是,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既定位于现代化,又定位于宁镇扬同城化。苏南、苏北合作强调的政府行政力推动,扬州更需要注意市场机制作用。

  抓住国家战略创造扬州区域竞争优势

  扬州地处长三角、宁镇扬区域内,区域竞争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扬州要充分利用好上海被批准设立自由贸易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三个国家战略机遇,争创自己的区域创新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产业创新优势,提升跨江融合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上海正在放大开放型经济优势,“全国经济中心”地位越来越重要。苏南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区域创新的模式、要素、经验完全可以为扬州所吸收,苏南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溢出要素,完全可以为扬州所用。

  跨江融合是扬州解决区域不平衡性的机遇

  扬州自身也存在发展的差异性。沿江、沿河发展水平的落差、短板亟需补齐。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苏中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支持“沿边”地区发展的照顾性政策,这让过去既享受不到苏北振兴政策、又享受不到沿江开发优惠的高邮、宝应地区有了动力引擎。

  在国家长三角规划中,提出了扬州要形成独特的运河文化和生态,打造沿运“产业走廊”,扬州要融合省里新政策,做到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目标,带动沿河地区与沿江地区比翼齐飞。

上海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王德培建言———

  一体化,首要是“市场化”

  “去产能化”时代要捕捉八种新经济

  讲“一体化”,实际上首先是“市场化”。由江浙沪组成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交通、通讯、信息、信用、法律等一体化上有破冰之举。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国家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改革都在显示一体化的探索与尝试。

  从苏中发展来看,一体化发展也必须首先考虑“市场化”。大家注意到没有,个体经济的地缘优势正在淡化,被抽掉。这就像美国“硅谷”一样,离大都市很远,但却因为一个规划、一群人,成就了一个经济的传奇。它告诉我们,过去靠产能释放达到增长的路径,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体化,先是实现“市场化”。王德培提醒大家,当下正有八种新经济正在潮涌而来,未来会登上历史舞台。拿“体验经济”来说,前几天去承德,看了一场场外舞台剧,把他震撼了:一座山就是一个舞台,200匹从俄罗斯引进的宝马,声光电交织,主题是《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室外大型实景演出。 长青 孔伟

  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林康建议——

  宁镇扬交通要“成环成网”

  未来扬镇城际、公交零障碍衔接

  “同城化比一体化要求还高。”林康说,宁镇扬三城城际间交通要形成环路、网状的轨道交通,这是城际交流的密度体现,也是同城化的“融合度”体现。

  林康认为,同城化关键是通勤、人员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功能的合理分工定位,体现出都市圈的特色和地位。宁镇扬同城当务之急是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扬州既要考虑与南京主城的对接,也要考虑与南京江北新区对接,包括南京高新区,位于玉带、龙袍的新城对接,还要与京沪高铁的连接(林场站)。

  “城市连接不仅是一个圈,也要有竖线,扬镇城际要同步重视。”林康认为,扬州要利用好高铁镇江南站,今后的铁路与巴士要零障碍衔接上,形成环路、网状的轨道交通。

  “不仅线路,还有公交班次要增加密度。”林康提醒说,同城化的交通是一种公交,公交产品属于公共服务,是要亏损的,财政要补亏。但这是表面上的亏损,其创造的无形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是无法统计的,也是相当惊人的。 长青 孔伟

  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沈和提出--

  冲破产业对接长江天堑

  谋划能够更好支撑跨江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扬州跨江融合发展,要重点冲破思想上的“长江天堑”,练好四个方面内功:理念更新内功、规划引领内功、产业融合内功、改革创新内功。

  “融合,既有思想上的无形对接、也有具体形态的有形对接;既有政府层面的对接,也有市场层面的对接。扬州要主动依托苏南、服务苏南、融合苏南。”沈和认为,在规划上要做好经济发展、国土利用、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四规合一”,做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统一”,注意“顶层设计+基层探索”,通过高起点规划、优化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弥合跨江融合发展的“长江天堑”。

  “推进跨江融合发展,不是空间上跨江位移,而是扎实的产城融合。”沈和认为,扬州跨江融合发展要建立在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培育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提升产业园区功能层次,冲破产业对接上的“长江天堑”。

  “既接轨苏南,又要敢于超越苏南。”沈和说,扬州要抓住新机遇,做足做活体制、机制上的新文章;既要融入“实体苏南”,又要融入与苏南处于一个发展水平、一个发展能级、一个发展理念上的“虚拟苏南”,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突破政策环境上的“长江天堑”。

扬州跨江融合,怎么跨?怎么融?省发改委副主任樊海宏支招——

  产业融合上 “合作>竞争”

  搭建平台:以市场手段与苏南合作共建园区

  目前,扬州与苏锡常的经济梯度差异较明显,也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互补性,扬州融合发展要更多地面向苏锡常、南京,尤其是苏州、无锡在经济上的带动性。

  制造业融合

  扬州与沪宁苏锡易形成“合作>竞争”

  “由于目前镇江与扬州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在产业融合上可能是竞争>合作,不大容易在产业链方面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吴权说,相反,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由于制造业层次较高,人才储备充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迅速,与扬州容易形成“合作>竞争”的关系。

  “我建议在制造业方面,扬州要大力加强与上述城市相关制造业的合作,通过争取配套和协作,提升自身的产业层次和水平。”吴权说。

  旅游业融合

  扬州镇江可以演绎“双城记”

  “在旅游业方面,扬州与镇江可组合成强强联手。”吴权认为,扬、镇两市旅游业非常丰富,但目前两市都只能是“一日游”。

  吴权认为,加强合作,把扬州的瘦西湖、盐商名人故居等与镇江的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优势结合起来,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共同推出扬州、镇江“两日游”,游客既可住在扬州,也可以住镇江。这样,两个城市的人气就一定会旺盛起来,城市也会更加“活”起来,对拉动这两个城市本来就有特色的传统手工业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长青 孔伟

  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李义认为——

  宁镇扬中国整车新板块

  汽车产业是扬州“基本产业”之一,南京、镇江汽车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国内也颇有影响,未来,宁镇扬板块将成为中国整车新板块,扬州应走以整车为龙头带动零部件发展的道路。

  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内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扬州、苏州、台州、芜湖等地。以与扬州地缘最为相近的南京、镇江为例,南京为省内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处于国内先进地位,镇江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部件生产基地。

  对比两地,当前扬州汽车业的发展可走市场细分的差异化道路,采取错位发展的策略,走重点发展整车产业,以整车为龙头带动零部件发展的道路。当前,可抓住上汽集团将仪征列为整车生产基地的极好机遇,迅速做大轿车生产规模。同时要继续在客车,轻型车,专用车灯细分市场上寻求突破。 默然 飞越

  省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陈新建议——

  “特色跨江”吸引苏南市场

  “从扬州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定位来看,无论苏南融合,还是宁镇扬一体化,关键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吸引苏南市场。”

  “扬州目前跨江融合和宁镇扬同城化,都是政策性的,将来效果怎么样还要看市场,要符合市场的规律,所以扬州在发展的时候,要避免丧失自己的特色。”陈新认为,扬州应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较特色,缩短与苏南城市的差距。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越大越要考虑在有序扩张的同时,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城市的供水排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等。扬州总体上外来人口比较多,但城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政策来控制,总人口是多少,本地人口多少,外来人口多少,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来源: 中国江苏网

联系方式:正在加载中...
    项目留言
  • 联系方式: 至少包括“姓名、电话或手机”
  •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最多500
  • 验证码:
江苏招商引资网 ( www.jszsyz.com ) . 中国第一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招商引资专家,将资源引进到最合适的地方,共同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招商引资直拨:13182866508 / 025-86803500
QQ交流群:736041616
技术支持:南京悬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1-2020 www.jszsy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 苏ICP备08115993号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