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近日发布了全市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英文缩写R&D)投入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为60亿元,占GDP比重达2.05%,位列全省第7位。这是我市R&D在GDP中占比首次超过2%。
R&D经费在GDP中的占比,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通用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据悉,我市R&D投入强度连年实现递增:2008年R&D占GDP比重为1.7%,2009年为1.8%,2012年首超2%。根据扬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到2015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要达到2.5%。
当前扬州市正处于R&D投入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投入增加,直接带动了产学研、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地区创新能力凸显。
“近年来,扬州建设五大基本产业,每个产业背后都有大量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个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要产品背后,都有国内外顶级专家支撑,其中,最关键的是R&D投入增加发挥了杠杆作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与全国重点创新区域中心建立了全天候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三个国家自主创新园区中已有中关村、张江两家与我市建立合作关系。此外,我市还通过“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实施招才引智战略,推进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在扬落地生根。仅今年,全市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87项。
R&D投入“杠杆效应”正在释放巨大的创新驱动力。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在仪征建成投产后,衍生出达到欧洲先进标准的发动机、汽车电子芯片等高端零部件产业。依托中科院扬州中心、省数控机床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扬力、扬锻、金方圆、亚威等中国机床业“前十强”企业承接了多项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R&D投入走高,提升了扬州区域创新力。我市已连续4届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今年科技部批准我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按照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市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将达2.5%以上,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