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跻身大陆城市创新能力第二位;目前无锡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超过140人,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6家,列全省第一;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17件,列全省第二私营经济活力指数
今年前三季度,无锡民营经济增速继续平稳提升,民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6351.62亿元,同比增长10.8%;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3.8%城市规模指数
无锡优化完善以主城为主体,江阴、宜兴为两翼,12个城镇组团为纽带的“1+2+12”城镇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太湖新城、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客运指数
苏南国际机场的扩容以及高铁的开通,让无锡更加活力四射;今年无锡的综合运力比去年增长10%,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将为无锡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强化对周边的辐射
一份以综合观察中国大陆城市发展潜力及商业环境的榜单——福布斯2013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近日发布。在今年的榜单上,无锡凭借创新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城市规模指数、客运指数等因素又一次上榜,蝉联第五位,稳坐地级市头把交椅。
这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十年发布“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十届榜单见证了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的起伏,同时也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寻找投资目的地的重要参考。据介绍,福布斯采用能够反映城市商业活动及决定未来发展所需要素的指标体系,即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及货运指数、经营成本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创新指数等八项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东方硅谷”崭露头角,无锡以无可争议的实力跻身大陆城市创新能力第二位,这也正是无锡坐稳最佳商业城市第五的关键因素。把建设“东方硅谷”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无锡不断优化引进培育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凭借科技、人才和创新抢抓新一轮发展先机。截至目前,无锡已先后引进1800多位海外归国领军人才,其中引进“东方硅谷”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4名。尤其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相继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落户无锡。江苏银环和双良集团两家传统制造企业,便通过和诺奖得主的牵手,成功地挺进生物科技领域。海内外顶尖人才纷拥而至,大大增强了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去年,无锡研发投入占比继续攀升,达2.8%,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目前,无锡市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超过140人,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6家,列全省第一;全市高新企业1128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17件,列全省第二。无锡因此跻身中国“十大创新城市”,被评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名。
较高程度的市场化和强劲的私营经济活力,印证了无锡经济发展的“韧性”。从民族工商业发祥到乡镇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始终是无锡经济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转型,无锡民企融入新的发展潮流。建设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无锡以创新制度、营造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与动力。无锡不仅鼓励本地和吸引外地民间资本投资工业,而且鼓励民间资本向高新技术、向吸纳高素质劳动力的产业领域投资;鼓励科技和风险投资基金、各类社会资本结合,形成生产要素的融合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无锡民营经济增速继续平稳提升,民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6351.62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运行情况看,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3.8%。
近年来,优化完善以主城特大城市为主体,江阴、宜兴两个大中城市为两翼,12个城镇组团为纽带的“1+2+12”城镇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太湖新城、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完善而不断增强。仅以商业为例,今年就有奥特莱斯、恒隆、苏宁广场等“商业大鳄”先后在无锡落地。一位资深商业人士直言,随着这些“大鳄”的入驻,无锡的商业环境升级,将吸引更多周边客流,形成沪宁线上的一个新“商业极”。
上月末,东航江苏公司和我市签约,在锡设立基地公司,加大运力投放和航线开拓力度,做大做强我市民航事业。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苏南国际机场的扩容以及高铁的开通,让无锡更加活力四射。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今年无锡的综合运力比去年增长10%,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将为无锡赢得更多发展机遇,也强化了无锡城市对周边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