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今天,应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重大变化和扬州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扬州银监分局正式挂牌成立。
十年来,从几家银行落户,到31家银行机构助力发展,从全市农合机构华丽蝶变,到“搭桥引水”服务地方,扬州的“金融引擎”越来越动力十足。
31家银行助力名城
无论是地方经济发展,还是企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资金这一“源头活水”,而“水量”的大小以及金融的活跃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数量。而今的扬州,已经集聚了31家银行机构。
“31家中,有19家是银监分局成立之后落户扬州的。”扬州银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宗政介绍说,2007年5月,扬州银行业发展拉开了抢滩大幕,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行成立,随后,华夏银行、邗江民泰村镇银行、南京银行、汇丰银行等银行机构纷纷进驻扬州,城市的经济血脉更加富有活力。
“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拥有充裕的金融资源和良好的金融环境。”张宗政告诉记者,近年来,扬州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为银行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多一家银行就多一个‘输血’通道。”市中小企业局一负责人说,这几年,扬州吸引了诸多银行机构进驻,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更为城市招商引资、商业等领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银行与地方经济共赢
有这样一组数据:十年前,全市银行的贷款余额为445.53亿,2012年末达到了2042.86亿;十年前,全市银行存款余额为648.13亿,2012年末达到了3337.23亿;十年前,全市银行业资产为730.47亿,2012年末达到了3806.65亿……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这十年,扎根扬州的银行机构,在有效的监管之下,已经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张宗政告诉记者,近几年,
扬州银行业围绕重大项目、民生保障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助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壮大。
“今年以来,银监分局建立了重大项目、五大产业信贷投放定期统计制度,按季通报授信情况,督促引导银行机构保证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张宗政介绍说,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五大产业、开发园区企业授信余额分别达到165.23亿元和255.84亿元,新增14.28亿元和25.74亿元。
加大支持重点产业和城镇化发展
展望未来,张宗政告诉记者,深化体制改革,加快银行转型发展步伐依然任重道远。
“未来,银行业将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张宗政介绍说,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银监分局将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求,引导全市银行业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结构和化解过剩产能上。
“加大对重点项目、园区的支持力度,改进和完善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支持,深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谈及未来的银监工作,张宗政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服务扬州发展中推动扬州银行业加快战略转型。
“扬州银行业将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张宗政说,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扬州银行业将继续抢抓机遇,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在支持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及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