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岁底,涟水县经济开发区签约了10多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正在加速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涟水县委县政府认为,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开发区已形成了产业、项目的集聚、管理、服务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开发水平和质量效益全市领先、产业高度和发展速度苏北领先的目标,必须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实现经济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助力集约发展
总投资10.5亿元的世迈科技第一条生产线10月份正式投产,而随着世迈科技的落户,覆铜板、油墨、铜箔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配套项目接踵而至,电子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在“二次创业”中,涟水县统筹编制开发区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产业规划,对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发展质量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平面优化、立体发展的集约型内涵式开发路子,推动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向全新的开放路径转变,从简单的利用外资向引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转变,从单纯注重经济领域开放向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转变。一方面,把好项目准入关,要求工业开票达到300万元/亩、税收产出达到15万元/亩,以此来倒逼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在加快东区“退二进三”的同时,对投资强度小、产出效益低的西区企业实行“腾笼换凤”。
推动产业集聚是推进开发区集约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源和主抓手。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形成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50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销售超10亿元企业,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0%以上增幅,对全县工业经济贡献份额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发挥比较优势,引领特色发展
“公司每年投放市场的款式达5000多款,平均每天15款以上,”在源通制帽有限公司开发部,韩海红主任向记者介绍。源通制帽占据海外六成市场,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排名世界首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开发区“二次创业”题中应有之义。围绕苏北重要空港物流园区、新型制造业基地、通用航空服务区、新型商务会展中心的定位,涟水县推进开发区宜业宜居、产城一体发展,产业逐步从“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型向注重引领未来的成长型转变,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多元化、特色化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纺织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
除了全球最大的帽业生产基地外,开发区还是亚洲前三的帘子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容量水针剂生产研发基地。目前,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医药产业园、新港电子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日化包装园等特色“区中园”正逐步形成。
严守生态红线,加速绿色发展
近日从锦纶化纤传来好消息,该公司通过技改扩建,帘子布生产线由电导热改为油导热,仅此一项每年节能减耗1000万元。而填补国内空白的100吨长丝纤维生产线全部设计结束,已经进入设备引进阶段。
涟水县始终将生态、高效作为开发区发展基石,积极构建速度和质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既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又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实体经济扩量提质。
“二次创业是科技创业,也是生态创业。因此,把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省级生态示范园区是我们的一大目标。”涟水开发区领导介绍,二次创业,经济要跨越式发展,绿水净地蓝天必须要可持续。为此,涟水经济开发区严格环评前置审批制度,“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并不断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严格园区企业环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