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形成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南通经济升级版,必须按照《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要求,构建好陆海产业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参与《方案》调研起草工作的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如是说。
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项重点要求。我市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服务业占比较低,一些地方的企业规模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建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机制很有必要。《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农(渔)业现代化步伐。这些提法,针对性强,表述准确。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方案》特别提出,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知识产权、成果分配、人员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和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对此,我们要切实加以贯彻落实,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江苏江北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完善创新载体体系,加快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制定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积极发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研究组建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完善科教人才引进制度,2015年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0名以上。
构建“五沿”产业发展格局
《方案》提出,建立优化陆海生产力布局的互动机制,把沿江“腾笼换凤”与沿海“筑巢引凤”有机结合,构建沿海、沿江、沿上海、沿大通道、沿重要节点“五沿”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布局事关发展全局,事关长远,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五沿”产业发展格局的提出,旨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最好的产业发展,获取发展新优势。
沿海空间大,但现代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沿江发展趋于饱和,亟须新的发展空间。如何腾笼换鸟,优江拓海,优化产业布局?规划要先行,定位要清晰。一是编制《南通中心城市沿江空间发展布局规划》,制定沿海开发新三年行动计划;二是修编《南通港总体规划》,加快沿海深水港口建设,研究建立沿海深水航道建设、使用和维护机制。统筹沿海各港区利益,研究组建市级沿海港口集团,引导不同区域放大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方案》提出,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智能电网等一批特色产业链条、基地和集群,支持南通把海洋工程产业作为国家创新高地,打造世界级“船谷”,支持创建国家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示范区,支持长江流域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建设。另外,还提出推动各类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提升开发区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等。只有全市一盘棋,聚焦力量,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聚度,更多地打造行业领先的特色产业链、基地、集群,才能优化产业布局,把产业做大做深,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海洋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南通如何紧紧抓住机遇,通过改革试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方案》特别提出,建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
《方案》明确,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目标,创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集航运金融、口岸通关、代理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航运服务体系等。这些表述十分清晰,我们要狠抓落实,积极引导临港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布局沿海,积极争取国家大型石化、能源等项目落户。加快建设油品、LNG、棉花等大宗生产资料现货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等。《方案》还明确,支持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市、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支持南通航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和老坝港、刘埠、协兴、遥望一级渔港建设等。这些支持含义深刻,运用好政策的支持扶助,对促进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市意义重大。
此外,贯彻《方案》还要结合中央、省对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充实新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要鼓励民营经济通过合资合作、项目融资、BOT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共事业等投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完善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