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网站建设互联推广
在线:

宿迁:后发快进 改革筑梦

来源:宿迁 发布时间:2014-1-9

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宿迁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单新鲜出炉: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财政总收入381.9亿元,增长14.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1亿元,增长17.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90亿元,贷款余额1282.1亿元,均实现三年翻番目标;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的大背景下,在其它地区发展减速降档的大趋势下,宿迁缘何能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做到换挡不降档、始终占据全省加快发展的第一档?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高举改革创新旗帜,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体要求,大力开展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活动,经济社会呈现出质量提升、效益向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市委书记蓝绍敏道出了宿迁的发展之钥。

后发快进的“宿迁经验” 

资源先天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建设滞后,如何实现后发快进、跨越赶超?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趟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就落后在工业上。认识到这样的尴尬,宿迁把每一年都作为“工业突破年”、“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聚集一切资源、聚焦一切政策、聚合一切力量,打响了一场工业突破战。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8.3%,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 19%,摘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荣誉称号。建市之初,宿迁三次产业比重呈现5∶3∶2的格局。如今,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宿迁实现了靓丽转型,其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8∶47.8∶38.4,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跨越;城镇化率由11.3%提高到52.37%,一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快速崛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4.1倍。

从洼地崛起,到高树标杆,“宿迁速度”、“宿迁经验”、“宿迁模式”成为了外界对宿迁赞誉的高频词。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称,宿迁“为全国同类地区如何切合本地区实际,实行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创新机制、后发快进提供了具有样本价值的‘宿迁经验’”。

革故鼎新的“宿迁旗帜”

不久前,宿迁易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创新券”兑现了5万元到账,这让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宋宁难掩喜悦:“这笔钱代表了政府对我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真是雪中送炭。”

在我市,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扶持不偏袒“大哥大”,实现了从重点企业到多方主体共享,从事后奖励到事前引导,从财政“做东”到多方投入的转变。这要归功于我市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科技“创新券”制度——将财政奖补资金转化为“有价证券”发给企业。

目前,全市有1033家企业持有“创新券”,已有199个项目兑现1396万元,带动科技投入1.97亿元,撬动14.1倍的科技创新投入。

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宿迁历来就是一座改革之城。建市以来,宿迁的“四大产权制度改革”、干部任前公示制、勤廉公示等创新之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将改革精神内化为宿迁人的鲜明特质和传承基因。

近年来,宿迁的创新之举更是层出不穷,催生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为走活土地资源配置这盘棋,去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地票”交易制度。主要做法是,将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纳入“地票”交易市场,从而推动土地资源利用由“市长”向市场配置转变,带动土地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比的提升。 

我市去年9月实施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只保留57项审批项目,精简率超过70%,是目前全国行政审批精简力度最大、保留项目最少的地级市。

改革创新是宿迁最鲜明的特色和传统,也是宿迁最大的优势和机遇。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以今年一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近两年深化改革的若干要点》,号召全市上下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力争到 2015年实现较大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

暖意氤氲的“宿迁温度”

“小区改造美如画,恰似美女穿婚纱,焕然一新改面貌,党的阳光照亮她……”不久前,市区幸福小区的大门上,小区群众自发张贴了这样一封感谢信。去年我市启动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后,幸福小区被列入首批名单,沉寂15年的幸福小区旧貌换新颜。

去年,我市全面启动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两场一街一中心”、污水管网、燃气设施、公交站场在内的中心城市民生六大工程建设,计划三年内投资40亿元完成1000个项目建设。

宿迁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民生温度”不断升温。全市各级财政去年用于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65.6%,占比已连续8年过半。随着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的拓宽,居民腰包渐鼓:全市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1.1万元,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提足精神快发展,革故鼎新闯新途。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宿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年。对此,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了今年工作的思路,我市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 “九比竞赛”活动为抓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记者 葛明 汪正文 程大伟

联系方式:正在加载中...
    项目留言
  • 联系方式: 至少包括“姓名、电话或手机”
  •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最多500
  • 验证码:
江苏招商引资网 ( www.jszsyz.com ) . 中国第一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招商引资专家,将资源引进到最合适的地方,共同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招商引资直拨:13182866508 / 025-86803500
QQ交流群:736041616
技术支持:南京悬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1-2020 www.jszsy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 苏ICP备08115993号 |
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