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2013‘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评选结果出炉,50件商标入选,其中盱眙本土商标“盱眙龙虾”和“金康达”饲料位列其中。这并非偶然,盱眙有一个强大的本土品牌群。
目前,盱眙县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10个、省著名商标14件、市名牌65个、市知名商标40件,全县品牌群体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占比达34.8%,全市最高。盱眙还作为全市唯一一家“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在培育。
创品牌 思路决定出路
“公鸡能下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淮安康达饲料公司董事长姜滢是信了。他公司宣传栏上就有一幅公鸡下蛋的图。十年前,他还是一名打工仔,如今他已是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的大老板。“公鸡下蛋不是事实,而是一种理念。要让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不,可能’。”2007年,他创办的“金康达”水产饲料获得全市首块“中国名牌”。
龙虾,非盱眙独有,但龙虾盛名却被盱眙独享。“20年前,龙虾在大排档也就20块钱一盆。后来在县医院旁边一个叫大三元的小饭馆首推中草药为佐料的十三香龙虾。”县龙虾协会副秘书长赵建民说,盱眙龙虾现拥有国内外会员店1500多家。如今盱眙龙虾一身名牌:中国第一例动物类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65亿元。
每个品牌背后,都有一段励志故事。季厚礼从小就在玉皇山上放牛,又开过山从事采石业。经过7年多的努力,他开发出2.5万亩生态农业园,年产果品30多万吨。如今拥有市知名商标身份的水果顺利打开了南京、苏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市场。“我是个山里人,过去和现在都是‘靠山吃山’,但这个吃法变了花样。”
护品牌 “授鱼”还要“授渔”
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三森集团董事长王国银对此体会深刻。去年禽流感爆发时,集团受到不小冲击。“县政府在关键时候帮助养殖户申请小额贷款,发放补贴,疫情过后还鼓励养殖户购买农业保险。”他说,“雪中送炭”的事终身不忘。
“对品牌企业要厚爱,我们实行宣传教育‘超前式’服务、绿色通道‘跟踪式’服务、挂钩帮扶‘一对一’服务、整改指导‘会诊式’服务。”县质监局局长冯为民举例说,去年该局先后帮助玖川纳米公司制定3个产品标准,帮助淮源矿业等12家企业制修订了凹土产品标准,为企业挽回产品订单500多万元。
爱护品牌,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企业自己的事。“如果现在有人想在周边再开一家分店,前期可以是零成本,包括装修、进货、设备等都可免费先用。”县苏果商贸公司董事长黄士忠说,是“诚信”的名片让他能拥有11个连锁网点。
淮河镇“珍贝牌”大白菜远销韩国日本;盱城镇“圣诞树牌”火鸡进入法国超市;维桥乡“顺森牌”肉鸡成功端上肯德基餐桌;观音寺镇“观牌”西瓜、明祖陵镇“青玉牌”绿壳鸡蛋远近闻名……产品远销的背后,都有人既“授鱼”还“授渔”。
强品牌 “盆景”变成“风景”
盱眙龙虾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其完整的产业链。从养殖、捕捞、加工、烧制、配送,以及十三香调料供应,这条产业链上有10万人。盱眙龙虾有三句“绕口令”:“盱眙不等于龙虾”,因为还有凹土、轴承等特色产业;“不是盱眙产的龙虾才叫盱眙龙虾”,因为全国龙虾的养殖标准出自盱眙,只有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的龙虾才能叫盱眙龙虾;“不是所有的龙虾都能叫盱眙龙虾”,因为“他”是“龙虾老大”。
真正的品牌不是获得什么级别的称号,而是百姓的口碑,来不得半点假。“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盱眙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全县已有67家企业获得江苏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实现省以上名牌企业全覆盖。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全县目前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组织18个、市级31个,完成国内先进科技成果7项,各类专利申请量已达1551件。同时与中科院土壤所、中国矿大等科研院校合作,拥有省级产学研重大载体2个、市级产学研重大载体1个。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导,政府是推手。”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森说,“十二五”期间“品牌经济”比重力争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