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2年查找中药“密码”,正在研发两个自主知识产权新药
近年来,不少人求医问药首选相对温和的中药,但中药到底有什么成分能驱除病毒,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及其团队花了22年时间寻找中药中隐藏的密码,终于完成了“若干重要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这次斩获一等奖。
孔令义告诉记者,他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60多种重要的中成药和药用植物进行成分分析,目前已找出3200余种的化学成份,其中40余种神奇的成份能够治愈疾病,比如,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钱胡,其中有令血管舒张的活性成份。
中药和天然药用植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如果能将中药和药用植物中安全有效的成分解析出来,就可以对天然存在这些单体的化合物进行成药研究。经过22年的研究积累,孔令义的团队目前已有2个活性成分的化合物进行了最后的药用试验阶段,有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用于治疗高血糖和呼吸道疾病。
雾霾天中的化学离子研究,为能见度预报提供依据
南京去年雾霾天的发生几率史上最高,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天?空气中的PM2.5是不是罪魁祸首?获得三等奖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其对灰霾、云和降水影响研究》项目给出了答案。
南信大大气物理学院韩永翔教授介绍,灰霾的成因主要是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扬尘和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比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会在空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复合污染物,产生雾霾。此外,雾霾天的罪魁祸首除了PM2.5,还有比PM2.5小很多的超细粒子PM1甚至更小的粒子,它们会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逐渐长大从而导致能见度的恶化,形成灰霾天。
韩永翔教授研究团队做的工作就是分析雾霾天中的各种化学离子以及他们的变化趋势,为气象专家进行能见度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
建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模型,已得到联合国认可
农田的节能减排也一直备受关注。由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增汇研究”此次获得一等奖。
南农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邹建文参与了这项研究。据介绍,温室气体的3个主要贡献者分别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有一部分来自农业。“例如把秸秆用液氧在至少500度的高温来烧,秸秆中的碳就会变成黑炭,固定在土壤里。”邹建文说,秸秆还田,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邹建文说,此项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建立了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模型,全国哪里排得多,哪里排得少,可以一目了然。“下一步可以知道全国范围内要在哪里减排,减排多少。”
他说,目前这项成果已经报送到联合国,并得到联合国的认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和应用。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