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村山水连绵,生态宜人,在此前提下如何发展“三农”、统筹城乡发展?19日出台的该市农村综合改革意见提出,放活土地经营权、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同时,坚守三条“底线”,保护生态红线、乡土文化和农民利益。
在南京的农村改革方案中,从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机制、承包地使用制度到户籍制度,一系列改革举措可谓大刀阔斧: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为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土地治理的建新指标允许通过交易平台交易、市场化配置,政府托底收储、流转使用,到2015年,80%的镇街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面放开远郊区落户限制,取消在宁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限制。
但南京农村地形地貌多样、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土地治理和农业园区开发会不会损害“老天的恩赐、祖宗的遗产”?不会!因为南京农村发展同时出台三条底线:一是生态文明红线踩不得,严守341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维系生态平衡的基本空间不被挤压、总量不减;二是乡土文化的根源断不得,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彰显历史记忆、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三是农民利益伤不得。尊重农民意愿,不擅自替农民做主,不强迫农民进城上楼,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民可以自主选择货币、住房、物业安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