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常州科教城的西南交大常州研究院内,最新组装出的一节9米长的磁悬浮试验车厢,正在50米长的轨道上进行试验。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车身悬浮在轨道上方约1.2厘米处。据介绍,实际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铁轨上要低于这个高度。
国内目前在上海、株洲、北京房山等地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均采用日本核心技术。常州这个磁悬浮车架却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它的电机和悬挂架结构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在悬浮能力和自重比指标上有显着改进,一米长的悬浮车架可载重2.3吨。在最大运行速度、最小曲线能力2个指标上,已超过目前日本保持的时速110公里的中低速悬浮列车最快纪录。
“我们把悬浮架进行了重新设计,把托臂进行了改善,使得电机能做到2米8长,相比日本1.8米要长,两个电机间隙只有80毫米,消除了严重的端部效应,实现了速度的提高。”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卫华副教授表示。
三年来,西南交大研发团队在常州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开展突破时速110公里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了国内首台适应时速500公里的车轨耦合振动试验台,获得了30多项专利技术。最新的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悬浮车架的适应最高速度已达到每小时140公里。
“我们这一代磁浮的能效已经接近地铁了,未来前景会很广,成本是地铁的三分之一,转变半径小,没有噪音,节能。”西南交大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吴柏青谈到此次新突破十分自豪。
由于对地面震动影响较轻,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个月,该磁悬浮列车将赴上海进行整车试验。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有望最先在山东济南等地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