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见》共四个部分,重点推进以“4个5”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一揽子改革任务。通过厘清政府的权力边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推动陆海统筹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呼唤简政放权
“《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国家大环境、南通发展阶段与人民群众期盼三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当前,我市正加快推进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在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寻求新突破。
今年6月起,市审改办经过多次前期调研,发现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不高、行政审批环节仍然偏多等一些问题,且群众反映较为集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我市发展的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本届政府任期内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保留的一般性审批事项承诺期限动态保持全省最短,行政审批收费按全省最低标准执行,着力构建以“5张清单、5个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基本框架,把南通打造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设置最科学、审批环节最简、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负担最轻、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5张清单明责减负
亮出政府权力家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梳理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5张清单。简单来说,这5张清单明确了政府职权,更尊重市场主体行为,同时减少了行政收费项目,并且直接把专项资金晒到了阳光底下。今年年底前,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将“5张清单”全部对外公布,并且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围绕着“5张清单”,我市将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推进“减、转、放、免、改”工作。尤其是瞄准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大幅度取消和简化前置性审批,做到能放的坚决放、能简化的最大限度简化、能减少的下定决心减少,最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此外,大力拓展“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内涵,积极打造政务中心平台、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信息公共平台等5个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5项重点改革惠民生
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乎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意见》规定重点力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开发园区行政审批制度、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管理制度,民生领域行政服务等五项重点改革,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成效。
“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坚持放、管结合,从事前审批的入门把关转向加强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称,《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市将强化监管制度、政府责任、行政执法、社会诚信、考核评价等5大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科学转变。
建设省简政放权综合改革试点市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依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模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经过多轮清理,全市52家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当初的542项,精简至351项,精简率达35.24%。同时,及时做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衔接工作,推进权限下放。目前,我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限时办结制,即办件比例超过90%,按时办结率保持100%。
“简政放权关键是要落实到位。”目前,市审改办已经梳理并初步形成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部门职责分工方案,制定重点任务分解表,细化职责分工,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进度要求。经过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需要推进的45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今年年内完成的有18项,包括5张清单的制定,整合建立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出台我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加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充实加强重点领域基层一线基层监管力量,制定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等。
“全面建设全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综合改革试点市,将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市审改办人士透露,在本周的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上,南通正式被列入全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综合试点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我市将就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为全省积累经验,提供有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