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在通城南郊的一片农田、荒滩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全市建设开发区的序幕。历经多年砥砺前行,我市已形成多层次开发区布局,各类园区逐鹿争雄。
30年后,站在新一轮大开放的聚光灯下,南通的园区开发加快转型,以新机制谋求新作为,奋力打造开发开放新格局。
再建新一轮改革攻坚的试验田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南通总是善于改革创新,巧妙破解园区开发“成长中的烦恼”。
从2007年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落户启东滨海工业园区开始,南通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共建12个跨江园区,为江苏探索跨江合作提供示范。
在开发力量集聚上,组建南通滨海园区和沿海开发集团,建立市县联动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引入混合所有制的办法解决南通滨海园区先期投入难题。
在省内率先系统推进沿海8个重点中心镇“区镇合一”管理体制。
在全省最早建立海域储备中心、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
探索实行“先照后证”等管理模式,再次取消、整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4项。推进海陆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出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化工产业环保准入指导意见,在省内率先实行化学品生产环保准入管理……
在新一轮大开放启幕的背景下,南通园区建设应该抓住怎样的核心——这一问题其实已有答案。去年12月17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今年,南通决策层抓住这一深化改革的难得机遇,及时出台实施意见、细化责任分工,把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转化为“施工手册”,陆续出台近50个改革方案或实施办法。
正如市委书记丁大卫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指出的那样,抓住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这一难得的机遇,勇于探索实践,就能够推动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南通形成更大的集成效应。
再当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领跑者
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突出“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并进,“六外”协调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为抢得先机、提前卡位,南通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和“两带一路”建设,强势突破外资外贸重点环节,全力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
南通综保区成为南通对接上海、扩大开放最为重要的一枚落子。目前,涉及综保区的市级权限已经全部下放。同时,南通开发区在原有的投资服务中心内设立专门针对综保区的“绿色通道”,协调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入驻,对综保区内企业实行“四证合一”的“一口式”受理。南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范志强说,“一口式”受理范围甚至比上海自贸区更加宽泛,包括企业来申报要交哪些税种、适合哪些税、需要哪些税票,在前台都能得到答复。
作为海关、国检特殊监管区域,南通综保区是学习、复制新通关模式的重要载体。海关上海自贸区的14条便利措施,国检在上海自贸区实行的先行先试的办法,正在南通综保区逐步推广。
今年10月,由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意海安生态园落户海安开发区,这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和“两带一路”建设的最新成果,也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势突破外资外贸重点环节的重大举措。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荣贵说,按照初步构想,中意海安生态园将全面融入“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区规划布局,运用意大利节能环保生态的成熟技术、工艺和方案,全方位提升园区高端品位,促进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建设国际有知名度、国内有影响力的低碳生活样板区,建设具有引领辐射作用的高端产业研发与生产示范区。
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最前沿、与上海零距离的桥头堡城市,启东是诸多重大战略的叠加区,也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启东在早先确立“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基础上,提出“打好对接上海攻坚战、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
以产业对接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启东已有一半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目前落户启东各园区的近700家外来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上海,其中在启东滨海工业园落户的项目中,超过60%来自上海。
再抢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
“面对开发园区之间的激烈拼抢态势,要敢于竞争、敢于突破,不断实现争先进位,显著增强南通对外开放整体竞争力。”在今年全市园区工作会议上,市长张国华提出的途径是——更大力度增强集聚能力,更大力度增强创新能力,更大力度增强服务能力。
作为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崇川经济开发区最大的优势是城市功能齐备、要素资源集中,对外来资本、人才吸聚力强,但与周边县市开发区相比,存在着发展空间有限、产业选择性强、政策支撑力弱等诸多制约因素。
扬长避短,破除障碍。近年来,崇川开发区围绕“产业做载体、城市做功能、园区创品牌”,重点在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延伸拓展、产城融合发展上谋求突破。今年,园区力推产业“双高”——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高楼化,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层级提升。
崇川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丁俞斌说,到今年年底,崇川开发区高新产值占比即将突破45%,新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新增亿元销售楼宇3家,生产性服务业增长30%,科技服务业总量突破3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全市各板块都在按照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开发区的总体要求,以“集约、集聚、创新、生态”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重点,加快由规模总量向提质增资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发展向差别化竞争转变、由硬环境建设向软环境塑造转变。
作为新升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重大装备制造、跨江合作园区建设、功能环境配套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
苏通科技产业园继续推进跨江合作园区的发展,完善规划设计理念、功能环境配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要持之以恒,南通必将在新一轮开放中继续大显身手,把园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