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动资金对于经营周转和创造利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昆山市创新台资企业信用模式,通过“电费保函”模式为29家知名大型台资企业年增加资金流动量超20亿元,这一模式已逐步向其他台资企业和当地各类企业推广。
由昆山当地的农商、建设、工商、中国、交通、浦发等商业银行与昆山供用电重点台资企业及供电部门联手推出的企业电费缴结信用保函,保障了台资企业在每月月末按实际用电量一次性付结电费。由银行提供信用保函的台资企业出现电费欠缴危机时,银行将保证结付。记者从昆山市供电公司了解到,至2014年底,共有包括台玻集团、正新橡胶、沪电股份等在内的29家在当地用电量排名前50位的台资企业选择了这项电费结付模式,单月函保信用额度达1.65亿元,这些企业当年经由银行保函实现月末结付的电费总额超过19亿元。
近年来,投资大陆的众多台资企业流动资金面临诸多挑战,昆山供用电量大的台资企业对改革电费月初结算提出了要求。昆山市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会专题分析报告显示:由金融机构参与的“电费保函”模式,以市场手段替代了政府的行政性保障,实现了企业减负增效、政府减压转型、金融稳定客户与国家电能营运安全的协同提升,实现“一石四鸟”效应。目前,昆山市供电公司已将这一电费缴结模式向其他台资企业和当地各类企业推广,好孩子集团、昆山华道数据等企业已先后采用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