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预计南京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5%,这意味着大家的钱袋子“鼓”了不少。报告还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新的一年里,如何让市民增收跑赢GDP,让经济增长带来百姓“实惠”,代表、委员纷纷出谋划策。
土地流转网上卖农产品,换个思路让农民富口袋
去年,南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跑赢GDP10%的增幅,但对于一些增收途径相对较窄的农民来说,今年增收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目前,农民增收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市人大代表唐根胜说,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大的财产,但农民依靠传统的耕种业实现增收比较困难。因此,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土地整体打包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又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市政协委员邢青松同样关注农民增收,他说,2012年,他的螃蟹养殖合作社按传统市场销售模式卖螃蟹,当年销售额只有十几万元。2013年,合作社进驻淘网宝“特色中国·高淳馆”,这一年螃蟹卖了500万元。按照这一思路,六合、江宁、溧水等所有涉农区的地产农产品,都可以开网店,只有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农民才能找到有持续发展后劲的增收门路。
市人大代表倪忠生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南京要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力争实现休闲农业综合收入48亿元。建议政府对农民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开办农家乐、家庭农场、生产加工地方土特产等项目,通过增加经营性收入富口袋。
控制物价扶持民企,提升城市居民收入含金量
去年,南京CPI涨2.6%,创5年来新低,尤其是与市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民生商品降价比较明显,包括成品油、蔬菜、食用油等。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城市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没有跑赢GDP10%的增幅。
“市民增收,尤其是对城市居民来说,要跑赢GDP,控制物价上涨是关键。”市政协委员朱未易说,南京作为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控制物价增长十分重要。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涨价,除了采取召开听证会办法之外,对低收入群体,政府可以考虑发放补贴的方式,确保他们生活水平不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间接增收。
市人大代表方冠富则建议,政府要扶持容纳庞大就业量的民营企业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老板才舍得给员工涨工资。比如对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生产经营难等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效益不好的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要通过减负等方式,避免企业因涨工资承受太大的压力。
搭建更多创业实践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服务
市政协委员黄山过去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一位高校教师,现在利用自己的专业创业,小有成就。他说,如果有能力有条件,应该鼓励更多人通过创业来提高收入。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高校毕业生留在大城市,工作之初的薪水支付完房租后所剩无几,但他们如果有好的创业方向并掌握实践经验,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黄山认为,高校应该为年轻人就业提供指导服务。前不久,他到台湾考察。当地教育部门要求高校教师每年都要到专业对口企业实习,实习时间达到3个月,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了解社会需求,便于培养实用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如何让‘产品’更畅销,是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他建议,高校应该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接受更多职业教育,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上,这样学生毕业后,不仅求职更容易,在创业时也能把握市场机遇。
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市工商联界别组这次在两会上提交集体提案,建议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资源,例如在学校设立独立的创业教育职能部门,制定学生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相关学院加强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业辅导和技术支持,最终形成学校统一指导与学院专职辅导相结合的创业教育管理新模式。此外,建议高校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创业人士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共建,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实践平台。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