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这份严苛的“环保答卷”,永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吴耀芳充满信心地说,通过全体员工近两年的不懈努力,“花园式工厂”基本成型,“对照新的《环境保护法》,我们已经做了较好的准备。”
2014年,永钢交出了一份足够优秀的“成绩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元,利税总额18亿元。而节能环保方面的提档升级,更是成为这份“成绩单”的“加分项”。通过对水泵、风机、空压机改造,加强水、电、能源介质管理等,全年吨钢综合能耗比2013年降低0.64千克标煤。自发电比例提升至45.4%,比2013年提升了6.6个百分点。投入8000多万元,拆除了3座小烧结,完成了钢渣厂焖渣池蒸汽治理、原料场扬尘治理等180多个环保改造项目,厂区绿化面积增长11.1%。
“今后钢厂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环保和安全”
“环保,并不是说国家开始强制推行了、提高标准了,才去做的一件事情,而是贯穿于企业生产中的每一环节。可以说,今后钢厂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环保和安全,其次才是能否赚钱。”在吴耀芳看来,企业做环保是一场“持久战”。 在永钢集团主抓环保的能源环保处,处长彭锡源拿起绿色的《环保宣传手册》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普及新环保法、提升全员的环保意识而专门编制的,希望通过普及知识,能够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仅有环保意识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动脑想、动手做”,彭锡源说,2014年初,永钢成立“铁腕治污领导小组”,通过大力引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全面实施节能环保项目技改,持续有力地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2014年,永钢共完成各类环保整改180多项,主要包括烟粉尘治理项目90多项,厂房、通廊及转运站密封60多项,噪声治理项目26项。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7月,公司2#450平方米烧结项目开工,并将于2015年5月竣工投产,届时,烧结工序的排放浓度将完全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预计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近2500吨、二氧化硫约4000吨、氮氧化物排放近400吨,实现年增发电量1.2亿度,将带来良好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眼”疾“手”勤,实现监督全天候全覆盖
偌大的厂区,繁多的单位,环保监督如何有效实施?彭锡源说,永钢有个被称为“千里眼”的秘密武器——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据介绍,永钢在厂区11个制高点安装了摄像头,覆盖所有生产区域,对排放情况全天候监控。工作人员只要一打开电脑,就能对各排放口的实时排放情况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张家港市环保部门也会定期对永钢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形成威慑,使得环保工作真正做到实打实。
除了监督的“眼”,还要有检查的“手”。在永钢炼铁总厂,各分厂每月8日、18日、28日都会自行组织环境大检查,并将结果上报总厂环保小组进行评比。每月20日,炼铁总厂还会进行全厂互查,各炼铁分厂、烧结车间、原料厂工段、喷煤、动力、矿渣微粉、球团厂等单位,互查互纠互评,除对相关的责任人和条线主管进行考核外,还要在总厂告示牌进行排名公示,在全厂形成竞争氛围。
“对环保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给予重奖!对那些活动组织不力,甚至推诿扯皮的单位、个人,严肃处理。”吴耀芳说,能源环保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好企业环保监督的作用,对做得不好的单位要舍得“下狠手”。
环保不仅是治理达标,还要老百姓满意
“天蓝、地净、水清、草绿、物洁”的环保形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景色。这是永钢管理层首次提出的“花园式工厂”概念。“环保的标准不仅仅是治理达标,还应该包括老百姓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吴耀芳看来,做好环保工作,不仅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企业的转型升级,环保是先决条件,必须动真格。
2013年9月,永钢成立了绿化工作委员会,从集约化着手,本着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和彰显特色的原则,依托该集团下属的园林工程公司,从土壤检测到绿化植物筛选再到养护指导,对厂区绿化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与改造。2014年以来,公司新增绿地面积4.3万平方米,种植大小乔木4331棵,灌木13853平方米,地被草花112973平方米。完成绿化改造17项,改造面积2.7万平方米。目前,厂区共有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年绿化增长率达14.7%。
除了在厂区内部种植绿化带,永钢还充分发挥绿化在不同生产区域的功能性,将厂区周围500米内的4000亩土地全部建成苗木基地和经济园林。六干河沿岸的一片空地,如今已经变成一道郁郁葱葱的生态屏障,在隔绝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成为“花园式工厂”建设的有力注脚。
吴耀芳表示,节能环保将列入永钢2015年的工作指标中,以此提高员工的环保主人翁意识,继续在绿化上花大力气、下深功夫,打造冶金行业的“花园式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