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浦口区召开保障房建设及现场标准化推进会。下月起,该区在建和即将开工的506万平方米保障房项目,从工程建筑标准、施工安全、建材摆放、工地管理、户型设计等5方面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在保障房建设和房屋质量上引入“ISO标准化”,这在全市尚属首次。
推进会在位于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片区二期3号地块保障房项目施工工地现场召开。走进工地,一块1800平方米的展示区如同“苞丁解牛”般把一栋保障房建设分解成悬挑架搭设、地下室施工、墙体门框砌浇、厨卫钢筋支模、楼顶施工等十几道工序,将这些重点工序的建设标准通过施工剖面进行实物展示。“楼宇顶面施工包括水泥砂浆找平层等8道工序,每道工序的材料混合比例以及规格,都严格按照明确标准来施工。”项目承建方、浦口区谒民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负责人赵健说,保障房建设属于多头分包,只有将建设和施工标准进行统一,才能确保建成的房子不偷工、不走样。在地下室剪力墙、止水钢板施工剖面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已经完成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半成品明确标注了钢筋尺寸、捆扎标准和止水钢板厚度,赵健解释:“钢筋粗细和捆扎间距的大小决定墙体质量,止水钢板的厚度也影响地下水的防水性。这些决定房屋质量的关键工序全部实现标准化。”
“以前一提到保障房,人们就想到质量低、房型差,材料不过关,施工不规范。”区康居集团负责人刘飞告诉记者,该区去年开发的盛景华庭保障房项目,采用了宽阔的楼间距和超过三成的绿化率,施工标准不输周边大牌商品房,打破了人们对保障房的固有印象。但是靠单个项目,不足以提升保障房的整体质量。此次以巩固地块项目为试点,将在全区的保障房建设中设立“ISO标准化”。
除了硬件施工标准化,此次引入的“ISO标准化”还涉及保障房设计户型问题。前几年,该区某街道建设的保障房,在房型选择上“拍脑袋”,建了很多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户型,结果分房时老百姓不买账。需求大的房型少,建好了的分不掉,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形成了“房等人”的尴尬。昨天记者看到一面户型图的展示墙,从56.84平方米到84.93平方米,从一室一厅到两室两厅,展示了5种“经典”户型。“这是从各地保障房设计图纸中选优,又征求了群众意愿后,确定下来的几种实用户型,这也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刘飞介绍,通过实施标准化,今后全区的保障房基本按照这几个模板来,户型设计也有统一标准。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