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目前,长山果品合作社会长卢大宝进入“大忙”,从安徽、浙江引入6000多株梨、桃、板栗苗,其中板栗苗占了一半,已陆续发给了70户社员。而年初捧回的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招牌,更坚定了村民们跟着他闯市场的信心。
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嶂山的梨树、水蜜桃、板栗苗木已经定植完毕,润州区8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进入了劳作期。“合作社的农产品不仅能饱市民口福,以合作社为框架打造的城郊观光休闲农业基地,也让大家大饱眼福。”该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于玉兰介绍,近年来,他们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基地+农户”模式,开辟出一条精品农业之路。目前,他们正发力提升农产品在本地市场的份额,以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
面向市场,农民学会了“调结构”。“市场是合作社发展的导向。”跟着“导向”跑的卢大宝,今年开始领着村民“调结构”:一是减少早熟水蜜桃“大白凤”的种植面积,使早中晚比例优化为3:3:4;二是扩大板栗种植面积,增加果品的培育种类。他解释这样的调整是紧扣市场,“去年是丰收年,但是果子的销售不尽如人意,增产不增收,所以今年在培育优质果的基础上,要调整上市期的比例,同时引进新的品种,实现果品生产优质化、销售多元化。”
事实上,老卢口中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另一个表现。近年来,润州区不断整合农业资源,一批集现代农业生产、科教、观光于一体的城郊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应运而生。包括嶂山果品采摘观光农业基地、南山农艺有限公司森林旅游、江之鲜家庭农场垂钓休闲在内的近10家城郊农业基地,去年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地区游客数万人次。于玉兰介绍,今年他们将抓住融入主城区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田园观光、民俗风情、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休闲创意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生”一体,“走精品农业之路,促进城乡融合、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较为普遍的集团消费及“人情销售”模式,目前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长山果品合作社、一品红草莓基地等合作社主动出击市场,尝试进城直销、电商互动、微信营销,走向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于玉兰介绍,今年,他们将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探索社区直销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进城开设直销店、体验店,开展生鲜配送,进一步提升在本地市场的份额。
据统计,2014年润州区高效农业总面积达13000亩,亩均收益5000元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今年,该区将围绕开创润州特色都市农业新局面的定位,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全区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