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蔬菜种植园加上最新技术的传感器和云计算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昨天,日本欧姆龙公司与无锡亚夫农业合作打造的全市首个智能农业园正式开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的新景象,在未来三年内,这里将引入机器人当农民,在大棚内铺设的轨道上实施授粉、采摘等工作。
在鸿山生态农业基地内的智能农业园,十多排塑料大棚内种植着小番茄,乍一看,农场外表似乎与常见的大棚没啥两样,但细究管理手段,却大为不同。在大棚旁的一间半透明的农业自动化控制中心里,工作人员边吹着空调,边通过大棚内预设的多种传感器,远程检测六百多平方米番茄大棚内的情况,土壤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数据一目了然。“以前种地看天气靠经验,刮风下雨也要到户外去观察、记录各种指标。如今看数据,只需通过电脑实时监控就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操作人员指着不到1立方米的控制柜告诉记者,这小小的控制柜,能代替人工,最多管理200个大棚,大大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不仅仅通过电脑,连平板电脑也可实时监控。
不同于以往多数的农业物联网应用项目,这次的智能农业园立足于普通蔬菜水果的种植生产,产品并不精贵。新技术的引入最终是为了提高效率,实现食品安全及高产量。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长期滞后于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发展,对新技术的接受往往滞后。
田间地头的复杂应用环境,也对物联网传感器的可靠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埋入土中三五年不坏,是最基本的要求。对此,欧姆龙投资公司社长小泽尚志表示,作为全球知名的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欧姆龙不仅有着先进的医疗产品制造技术,而且在工业自动化技术上更是全球领先。公司的传感器在更加严苛的工业生产领域应用已有几十年时间,可靠性很有保障。
连上了“智慧”的番茄园,产量增长了好几倍。无锡亚夫农业总经理刘新介绍,智能化管理的好处是安全可控、产量高,是传统模式的3-5倍,管理效率也是几倍增长。在未来的3年内,智能农业园还将实现机器人授粉、疏枝、采摘、装箱、运输等功能,不同流程的机器人将分别装载二氧化碳传感器、发育传感器、糖度传感器等,替代人工,实现从育苗到收割的全部智能化,市民们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未来农业,很快就将在无锡本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