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美挑战赛由微软主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协办,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大赛总决赛首次走出北京,移师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微软(亚洲) 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举行。作为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大型编程比赛,编程之美大赛一直致力于为年轻开发者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开发与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开发潜能、通过创新方法应对现实问题。今年更创下参与选手人数的历史新高,在预赛阶段就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超过150所高校的22653名大学生参与,最终前50名选手杀入苏州总决赛。
魏通是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平时内向沉稳、酷爱编程的他被称为典型的“技术控”,在展示会现场,他却自信地“推销”起了自己设计的产品。 “这是一款能自动识别并纠正拼写错误的软件,方法是在本地建立一个字典,用户每输入一个单词,软件都会自动去字典中查找,找不到就是错误的,最后通过字符的增加、删除、交换等方式来纠正。”
他和伙伴赵宇翔是本次进入决赛的选手中仅有的本地学生,问及秘诀时,他憨厚地笑着:“赵宇翔是我的学弟,我们认识就是因为对算法竞赛的共同爱好,平时我们会花很长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训练,因此算法的知识面和成熟度都会比较好。”不过对于能进入此次大赛的总决赛,魏通表示还是很意外的,“我之前还参加过百度、谷歌举办的编程比赛,都止步复赛,这次是第一次参加现场比赛,在一天之内将设计转化为产品还是很有难度的,但这样的实践正好与学校里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对我很有帮助。”
现场,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郑博同样有着超高人气,十多分钟时间内他就收获了许多评委和嘉宾的“点赞”。他和伙伴设计制作的产品叫做“吃货”,为的就是让 “吃货”们便捷地查询到美食的制作方法,而这一切用户仅仅需要动动嘴皮子。在为期三天的总决赛中,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印度的50名编程高手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角逐,探索着人工智能照进现实的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累计已有三万五千多名大学生参加到微软“编程之美”比赛中,20多名优秀参赛者获得了到微软实习的机会,本次比赛成绩优秀的选手也将有机会进入微软研发部门实习、甚至远赴美国深造学习。微软公司创建于1975年,是世界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于 2013年落户园区,专注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技术、数字医疗和新兴市场等研发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娜和妹妹小冰就在这里诞生。正如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燕燕所说,大赛不仅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展示园区的创新氛围,也将进一步地促进苏州本地“极客创新”文化的孕育,增进公众对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了解。